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德育课堂

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德育课堂

ID:23266708

大小:1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德育课堂_第1页
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德育课堂_第2页
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德育课堂_第3页
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德育课堂_第4页
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德育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德育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德育课堂  布鲁纳主张,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通过让学生看到知识本身曾有一个生动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掌握一些方法,培养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和表现欲,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组建小组----师生共同亲历学习小组形成的完整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

2、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小组构成要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组内成员要明确分工、名司其职,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检查员等,并采用角色定期互换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不同的责任,从而在各种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和锻炼,共同提高。5  说实话,刚开始确实很有效,同学们积极性也很高,让我着实得意了一把。可好景不长,两个星期不到,部分学生慢慢地无动于衷了,你就是绞尽脑汁调动他们,也激不起一丝波澜。在万般无奈之下,我不得不把小组评价在由原先的个人量化的基础上增加小组量化

3、,比如:一个月如果每次都得最低分的小组,组中所有成员都将取消本学期"评优评先"、获得"奖学金"的机会。  这种做法可能不太公平,但学生的积极性确实高了:比如,以前很多同学只关心自己负责任的部分职责,现在,他们不仅关心自己分配的任务,还关心本组其他成员,甚至还关心别组成员的得分情况。以前对小组分配的任务无所谓的同学,现在也正视起分数来,因为分数不仅仅代表着他个人,同时也关系着别人的利益,讲义气的他们认为对不起自己不要紧,可不能对不起别人。而那些优秀的学生,以前"只顾自己瓦上霜,哪管他人门前雪,"现在也开始关心起别人了。  二、思维碰撞

4、-----让课堂真正"动"起来成为学生的舞台  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既能主动的"动"起来,又能"动"的好,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5  在学习《职场"万花筒"》这一单元时,有同学私下里取笑时传祥,认为他傻,不懂得创新,怎么能一辈子甘心于"淘粪"的工作呢?这说法甚至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共鸣。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一个问题的正确认识,我把

5、这一问题重新公开抛回给学生,让大家参与交流,很多同学争相发言,而且是有感而发。有同学直接表态自己是这一问题的支持者,认为在当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背景下,时传祥的思想僵化了,不值得学习;也有同学认为时传祥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的精神永远不会被淘汰,值得学习;更有同学尖锐指出淘粪这一职业已经淘汰了,发明抽水马桶的美国人比时传祥更值得我们学习;有同学非常平静地反问,在时传祥生活的时代如果缺少时传祥这样的默默奉献者会怎样?没有比敬业更好的爱国。"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小组讨论的见仁见智,使学生在集思广益

6、中不知不觉深化了认识。  课堂讨论中一个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参加到讨论的过程中来,避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陪太子讨论"的"观望者"。为此,教师必须发挥小组间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设法树立成绩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大胆、积极参与讨论,宽容他们的过错,变"少数人讨论"为"全体讨论"。教师只有把课堂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最大限度地追求学习的成功,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德育课堂充满生命力,让德育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参与实践----让学生感悟自身与社会的联系  建构主义的学

7、生观认为"学生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要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5  例如,高二下学期中职高二德育课的内容为《职业指导?生涯规划》,我事先了解绝大多数学生只对各行各业成功人士感兴趣,甚至梦想着自己已经是其中之一就好了。为此,我精心策划了一次教室挂满"老百姓"活动。让各小组学生利用春节走亲访友的机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真实存在的,伸手可及的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各小组自行筛选后在教室中挂出至少一位,最多两位。并由发言人上台说明入

8、选理由,发表小组感言。这次活动让学生对求职就业问题在思想认识上由"务虚"转向"务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与身边"状元"的零距离接触,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轻松感。  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