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

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

ID:23266833

大小:102.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1-06

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_第1页
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_第2页
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_第3页
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_第4页
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第一篇:《2012高考备考作文之现象与本质》望穿心灵的迷雾为什么干瘪,瘦小,无光的种子能长出饱满、金亮的玉米,而饱满、金亮的种子种出的玉米却大幅减产呢?因为决定玉米品质的不是种子的外观,而是种子内部的基因,基因才是种子的本质。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所以要想明静通达,就要有双望穿心灵迷雾的慧眼。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一次,子贡重金赎回鲁国人质却拒绝赏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救了落水儿童并接受了对方的一头牛,孔子反而表扬了他。众人不解,孔子解释说,子贡富有,不在乎这些钱,可这却让那些也想赎人却又不富裕的人左右为难;子贡接受了牛,会使更

2、多的人因此行善。孔子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他那智慧的双眼穿透了心灵的迷雾,才能到达圣人之境界。做事如此,待人亦然。西晋时左思相貌丑陋,天资驽钝。因此备受他人的轻蔑,歧视。左思却在众人的讥笑中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到二十岁时,他决心写一篇《三都赋》。当时的洛阳才子陆机听闻此事后,大声讥笑左思说,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糊酒盖。可是当左思的《三都赋》发表出来以后,不仅陆机哑口无言,而且时人竞相传阅,洛阳纸贵。正所谓人不可貌相,众人起初只注意到了他的外表,却忽略了他的勤奋本质,直到《三都赋》发表才幡然醒悟。王安石的邋遢不羁,鲁迅的不修边幅,爱因斯坦的蓬头垢面并不会影响他们成为伟大的人

3、物。相反,而今的某些人却过分注重自己的外在和物质上的条件,却轻视了对自身思想,文化,道德境界的追求,这样浑浑噩噩于世,只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这更突显了拥有一双透过表面看本质的慧眼的重要。人世间万事万物纷繁复杂,我们之于世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想要达天地之境界就要看清自己与世界的本质,愿人人拥有一双能望穿心灵迷雾的慧眼。美,不一定美夕阳无限好,可惜,夕阳西下之后,明媚成了黑暗。美,不一定美。像那鲜妍的罂粟,千娇百媚,却是害人的毒药。而那浅浅淡淡的桃李树,虽是不言,却下自成蹊。人们常常在意外表,因为美丽的外衣总会令人愉悦,丑陋的皮囊会让人生厌。人们也总是认为美丽之

4、下还应是美丽,丑陋之中还是丑陋,这种可怕的意识如一张密致的网,网住了人们望向青天的眼。古希腊有一则寓言:一个年轻人得到了一张绝世良弓,他的朋友劝他在上面刻上花纹,涂一层金粉,这样才能让良弓更加完美。这个年轻人觉得有理,便花重金请人在弓上好好雕刻了一番。结果,这张弓仅仅被拉动了一次便断了。华丽的装饰品终是无用,而其貌不扬却可能是绝世佳品。美貌,真的会迷惑人的神志,美,不一定美。外表不应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依据,外表也不应该成为人们断言优劣的凭证。干瘪的种子,长出的会是颗粒饱满的果实,而颗粒饱满的果实,种下得到的却是干瘪的种子。物亦如此,人亦如此。拿破仑驰骋沙场,征战四野,锻

5、造了一个时代。而这样的英雄,身高却不足一米六;拜伦,用笔尖触碰着时代,为理想奋斗一生。而这样的浪漫诗人,却天生跛足。外表不应决定一切,不美也许是最美。【现象与本质作文(3篇)】人的主观其实很不可靠,因为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外表。红楼中恍若神妃仙子的王熙凤心狠手辣。贾瑞的郁郁而终、尤二姐吞金自尽,都是她一手造成的。她的美,是毒药。而雨果笔下的加西莫多,面目丑陋,身体畸形,被人们称为“野兽”。而这样可怕的人,却有着一颗圣洁纯美的心。他虽不美,却魅力无限。美,不一定美;不美也不一定不美。美丑之分,不应在外表,而应在内心。虚有其表,再光鲜也是无用;其貌不扬,却可能千古流芳。第二篇:

6、《议论文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透过现象看本质绘画是一种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要想精炼的掌握这门艺术,不仅要对所绘意象的形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所绘意象的特性。万事万物都是一样,我们想要精通一门技艺,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明代伟大的哲学家王守仁,从小就拥有与别人不同的志向—成为一名圣贤。为此他付出巨大的努力,为了看清事物的本质,他曾经在风吹日晒中观察了三天三夜的竹子,最终也没有悟出心中的道。然而更荒诞的是在他结婚前期却因为与一个人道士交流论道而耽误了婚期。这并没有使他寻找并领悟到心中的道,然而他还是没有放弃,不停地摸索着,不停地再向成为圣贤的目标方向去努力。老天没有亏

7、待他,最终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被人陷害被贬龙场做驿丞的时候,他们望星空,不断地回想着自己的经历和遭遇,最终他明白了自己终生信奉的信条,“天理即人欲”,朱熹“隔天理,去人欲”的思想是错误的,他因此创立了王守仁心学。实现了自己的最高人生理想,成为了像孔子一样的圣贤,要想成为莫一技术的引领者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掌握万事万物的精髓。周恩来在二十岁时就曾说过:“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因为有了这个异于常人的心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振兴中华。使周恩来在学习方面上一直勤奋刻苦,并且做到一丝不苟,他看透了学习的本质是为了报效祖国。最终他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