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

阐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

ID:23270593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阐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_第1页
阐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_第2页
阐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_第3页
阐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_第4页
阐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事件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对《新快报》有关海珠桥跳桥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采用“跳桥者肇事”的新闻框架,《新快报》的这种新闻呈现主要是由其市场定位及编辑记者的阶层意识所决定的。  【关键词】《新快报》跳桥事件新闻框架  近年来,广州市的海珠桥发生一些人攀上桥上钢梁威胁跳桥事件,这些跳桥者的目的大多是希望引起媒体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解决有关理由。但每次跳桥都给广州市的交通造成一定的混乱,成为广州市有一定影响的公共事件,广州的媒体大多

2、进行了报道。《新快报》作为广州最有影响的主流报纸之一,对跳桥事件也大多给予了及时的报道。2009年海珠桥发生跳桥事件13起,《新快报》共报道12起,发表报道11篇。本文采用框架理论对这11篇报道进行分析,以探讨《新快报》对海珠桥跳桥事件的新闻呈现及动因。  一、跳桥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跳桥者肇事”  分析《新快报》对海珠桥跳桥事件的报道,发现其主要采用了“跳桥者肇事”的新闻框架,将跳桥事件呈现为“跳桥者肇事”,将跳桥者塑造成“肇事者”。它们主要采取以下框架建构策略。  1、突出社会后果,弱化事件起因  《新快报》的跳桥事件报道,主要从两方面突出了跳桥事件的社会后果:

3、一方面突出报道跳桥事件给交通带来的堵塞,给市民带来的损失和不便;另一方面,详细报道救护过程,突出跳桥事件给、消防和救护等部门带来的麻烦和困难。  在11篇报道中,有4篇报道将跳桥事件所带来的交通封闭、堵塞理由置入标题中,分别是:“事件造成海珠桥北向车道封闭近半小时”、“该桥双向封闭一小时”、“塞车一个半钟”、“造成交通大堵塞”。新闻标题位于新闻文本结构的最顶端,是新闻中最显著、最醒目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新闻修辞手段。将跳桥事件所带来的交通堵塞理由置入标题,使跳桥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得到强调和突出。  在正文中,这些报道也突出了跳桥事件给交通带来的堵塞和给市民带来的不便

4、、造成的损失。如报道《海珠桥跳桥何时休/惠州两兄弟因家里果树被砍爬上桥,造成交通大堵塞》,以“大堵塞人龙一眼望不到头”为分题报道跳桥事件造成交通堵塞的景况;报道《一男爬上海珠桥顶致塞车一个半钟/又见跳桥!又是做秀!别折腾了!》,以“高管或损失百万元大单”为分题,报道跳桥事件给市民带来的不便和损失。  11篇报道都详细报道了发生跳桥事件时,、消防和救护部门紧急出动,封闭交通,疏散人群,架设器材,劝说和解救跳桥者的过程,突出了跳桥者给、消防和救护等部门带来的麻烦。如标题:“制服男子跳桥消防苦劝救下”,“残疾男子欲跳海珠桥/民警递水递饮料,三小时将其劝下”,“男子爬海珠桥消

5、防挠痒解救”;如报道细节:“该男子似乎刻意躲避消防员的劝说,不停地来回走动,弄得桥面上的三四名消防员扛着1米多高的气垫跟着他来回移动。”“由于劝说坐在桥梁上的两兄弟,消防曲臂云梯车多次搭载不同人媒介立场与新闻呈现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员上去劝说,曲臂穿行在人行道上空。”报道还使用了“苦劝”、“苦心劝说”、“经过一个小时劝说”等词语、短语,强调救护的不易,突出跳桥者给、消防部门制造的麻烦和困难。此外还有一篇报道《海珠桥跳桥秀不断,守桥治安员叹无奈——即使全天守着难防有人爬桥》,以跳桥事件为由头报道跳桥者给守桥治安员带来的麻烦。  与突出报道跳桥事件的社会后

6、果相反,这些报道对跳桥事件的发生理由则给予忽略或弱化处理。理由是事件的基本构件,只有了解事件发生的理由和行为者的动机、利益诉求,才能很好地理解当事人的行为及其作用。然而,11篇报道中有2篇完全没有提及事件理由,其余报道虽然对跳桥理由进行了报道,但是有的一笔带过,有的虽然用了相对较多的文字进行介绍,有两篇报道还将跳桥理由置入标题中:“疑与7年前一宗香蕉树被毒杀案有关”、“惠州两兄弟因家里果树被砍爬桥”,但是,这些报道大多只是轻描淡写介绍跳桥者跳桥的表面理由:受了什么委屈或遇到了什么困难;而且对跳桥理由的报道基本上是转述,很少直接引用跳桥者的话。因此,从报道中只能看到跳桥

7、者为自己的私利而造成的交通混乱,看不到跳桥者的痛苦和无奈。  突出报道跳桥事件的社会后果,忽略或弱化跳桥事件的发生理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受众对跳桥者行为的理解和同情,也自然而然地建构起了“跳桥者肇事”的新闻框架。  2、给事件贴上“作秀”的标签  《新快报》的海珠桥跳桥事件报道给跳桥事件贴上了“作秀”的标签。如报道《一男爬上海珠桥顶致塞车一个半钟/又见跳桥!又是作秀!别折腾了!》,标题中直接称跳桥为“作秀”,导语的第一句话也是“海珠桥又见跳桥秀!”。新闻正文后附的“记者观察”,其分题也为“跳桥秀为何首选海珠桥”,并称“半个多月来,海珠桥连续发生几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