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再探究及思考

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再探究及思考

ID:23277592

大小:7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再探究及思考_第1页
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再探究及思考_第2页
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再探究及思考_第3页
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再探究及思考_第4页
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再探究及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再探究及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锌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再探宄及思考摘要:锌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不同文献中的结论不尽相同,为搞清楚该反应的实质,借助数字化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重新进行了实验探究。为确定反应过程生成沉淀的原因,对反应前后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通过探究得出,该反应是分为两个阶段完成的,并从理论上对此反应机理作了解释。关键词:锌粉;氯化铁溶液;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反应历程文章编号:10057C6629(2016)10?C0042?C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1背景锌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一直以来都有许多人在探宄,但是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潘明忠老师[1]认为只要锌粉足量

2、就会有单质铁生成;刘映进、柳兆华老师[2]认为该反应一开始就有氢气生成,但即使锌粉过量也没有单质铁生成。同时该反应还是考试的热点,如2014年安徽省高考卷的第8题:该题的答案就是D,也就是认为Fe3+溶液和足量的Zn反应可以全部生成铁。笔者借助于数字化传感器对该实验再次进行了探究。2实验步骤在以往的探宄中,对该反应有无氢气生成采用的判断标准是有无气泡,若有气泡产生则有氢气生成,反之则没有。用这种方法精确度较差,若产生氢气的量较少或速率较慢则无法判断,而压力传感器则可以精确地捕捉到这种细微变化,所以本实验引入了压力传感器;锌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

3、溶液温度升高也会使压力增大,在实验过程中同时测量温度和压力的实时变化并借助气体状态方程,则可以判断出压力的变化是由温度升高所致还是由产生氢气所致。实验方案克服了以往实验精度较差、判断标准较为粗糙主观的缺点,精确地判断出该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并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的pH,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通过计算解释了Fe3+浓度较大时不沉淀、浓度较小时却沉淀的原因。依据以上思路,设计实验步骤如下:(1)配置500mL1mol/L的FeCI3水溶液,并用pH传感器测定其pH约为0.70(见图1),测得实验室温度约为:4.5°CO(2)将所配的氯化铁溶液全部倒入一个双颈烧瓶中,依据方

4、程式:“3Zn+2FeCI3=2Fe+3ZnCI2”,可知锌粉与氯化铁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的比例进行反应,当FeCI3为0.5mol时,所需锌粉为0.75mol,实验时加入lmol锌粉即65g,以保证锌粉足量、使氯化铁完全反应。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立即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强变化,并测量反应进行2000s后溶液的pH。数据如下:最高温度30.1°C,最高压强108.8kPa,反应后溶液的pH约为4.95。(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以溶解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晾干,用磁铁吸引滤渣,验证是否有单质铁生成。3实验过

5、程的现象描述及解释3.1第一阶段现象及理论分析前期实验时,发现反应开始后,溶液温度迅速上升,但是看不到气泡。为了搞清楚:①这是因为完全没有氢气产生呢?还是速率较慢产生氢气的量较少看不出来呢?于是使用了压力传感器,结果发现压强有稍许增大,同时温度也升高了;②压强增大是因为产生了氢气的缘故呢?还是温度升高的缘故呢?于是增加了温度传感器,同时测定温度和压强的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可以通过气体状态方程进行推算:反应后溶液变为浅绿色,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迅速褪色,进一步证明了Fe2+的存在,发生的反应为2Fe3++Zn=2Fe2++Zn

6、2+,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瓶底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说明有Fe(OH)3生成。所以此阶段发生的反应有:该阶段既然有FeCI3被消耗,其浓度就会减小,对反应①来说其平衡就会逆向移动,产生的Fe(OH)3浓度就会降低,为什么Fe(OH)3浓度较大的时候不沉淀、浓度较小时出现沉淀呢?为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用沉淀溶解平衡常数进行分析,为此在实验前后我们使用pH传感器分别测定溶液的PH,反应前溶液的pH为0.70(见图1),反应后溶液的pH为4.95(见图4)。己知常温下Ksp[Fe(OH)3]=2.6X10-39,刚开始时pH=0.70,此时若要使Fe3+沉淀下来,其最小

7、浓度为c(Fe3+)=Ksp[Fe(OH)3]/c3(OH-)=2.6X100.9=20.65mol/L,所以此时无Fe(OH)3沉淀;反应后pH=4.95,此时若要使Fe3+沉淀下来,其最小浓度为c(Fe3+)=Ksp[Fe(OH)3]/c3(OH-)=2.6X10-11.9mol/L,所以此时有Fe(OH)3沉淀。为什么反应后pH会增大呢?刚开始时反应①的进行程度较大,所以FeCI3溶液的酸性较强,加入锌粉后氯化铁逐渐被消耗浓度减小,使得反应①逆向移动,所以酸性减弱pH增大,此时Fe3+才可以沉淀下来,这也说明该阶段加入锌粉后,锌粉主要和氯化铁反应。3.2第

8、二阶段现象及理论分析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