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ID:23279445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_第1页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_第2页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_第3页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_第4页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如今的课堂,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已经很普遍,特别是电子白板的出现,使辅助的效果得到较大提升,呈现出更加灵活、互动的特点。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存在一些误区,如整堂课都依赖于课件,板书没几个字,课件与教(学)具没有互相配合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没有处理好教学辅助的形象性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性之间的关系,等等。为此,笔者认为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一定要遵循务实、适时、灵活、高效的原则,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具、学具、板书等取长补短、配合

2、使用,从而以最经济的代价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一、要处理好课件“动态性”与板书“静止性”的关系6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会存有误解,觉得要把上课内容都做成课件,上课时就点点屏幕挺省力,犯不着用粉笔来书写板书,这些教师用课件取代了黑板。其实,板书和课件之间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两者各有各的优势和局限:课件的优势在于能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给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直观的平台,但它也有缺陷,就是当进入下一个页面时,前面的内容就很难一直保留在屏幕上,即

3、使是电子白板有小窗口功能,也会因屏幕的大小有限而效果不佳;而板书虽然在形象、动态方面受到限制,但它却能将重点内容静静地留在黑板上。为此,我认为要将课件与板书动静搭配起来使用,对一些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用电脑(结合电子白板的专用软件)制作成课件,以直观动态的形式辅助学生攻克难点。而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或知识结构体系要精心设计成清晰、美观的板书,整堂课始终停留在黑板上,让学生(特别是中下学生会跟不上教学节奏)不断地、反复地理解、记忆、揣摩,从而以充分的时间获取最大的知识摄入量。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

4、》一课时,课件要在难点的突破上发挥作用。如运用电脑的动态“闪烁”,让学生形象地感受“面”“棱”“顶点”这些部位,在数数量的时候,点到面时,一个个移出,点到棱时,同一组棱相同颜色闪烁,进而让学生有序地数出它们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将相对的“面”或“棱”进行动态移动、重叠比较,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的拉伸功能,调整长宽高,将长方体拉成正方体,动态地展示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板书方面,从“面、棱、顶点”三个维度精心设计知识网络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8个][顶点]

5、[长方体][正方体][长宽高  都相等][棱][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6个][相对面积相等][一般都是长方形][12条][正方体][每条棱长  度都相等][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积都相等]  通过这幅美观的静态板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裕的时间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内化,进而逐渐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总之,一边进行动态的过程演示,一边进行静态的结论板书,两者互相配合、合拍共振,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6  二、要处理好课件“模拟性”与教具“真实性”的关系  利用计算机做成的课件

6、和实体教具都属于“演示”类媒体,它们有共同的作用:为了突破知识的抽象性难点而进行直观辅助,或形象地展示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但它们有不同的价值倾向性:在真实性方面,课件往往不如实体教具,因为课件是模拟的;在动态演示方面,许多实体教具却不如课件(特别是用电子白板专用软件做成的课件),因为不是所有实体教具都能制作成灵巧可动的。所以,笔者认为在使用课件和教具时,要处理好课件“模拟性”与教具“真实性”的关系,在教学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可以用课件时要充分利用,而不能用课件时,还是要准备一些购买的

7、或自制的实体教具,以提高可信度。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在课件上出示尺子,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清楚地看到尺子的刻度来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大屏幕,然后闭上眼睛记住一厘米大概有多长。这种做法已经给学生造成“错觉”了,因为大屏幕上的“尺子”是经过放大的(不放大看不清楚),它上面的1厘米比实际长度大得多,学生会误把它当成标准长度印入脑中。其实,这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建立厘米的“长短”概念,此时还是应借助真实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反复地观察、想象、记忆、测量等活动中建构起厘米的

8、长度概念,然后用课件放大尺子刻度(明确告诉学生是放大的),来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看得更清)。又如,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有些教师也会将公式推导的实验用“课件”来演示。笔者认为,此时也用实物演示比较好,因为实物演示时,学生能真实地看到“水”或“沙子”6倒进、倒出时有没有增加或减少,此时得出的结论可信度比较高。而用课件演示,可信度较低。  三、要处理好课件“演示性”与学具“操作性”的关系  课件有较好的“演示性”功能,它往往是以“观看”为主,虽然现在的电子白板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