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建设

探讨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建设

ID:2328837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探讨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建设_第1页
探讨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建设_第2页
探讨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建设_第3页
探讨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建设_第4页
探讨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建设曾国兵1,刘聪1,朱志1,2,马宏1,2(1.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2.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安徽合肥230051)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输出人才的质量。“厂中校”是校企联合办学的重要模式,也是提高人才职业水平素质和实现校企共赢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厂中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建设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对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校企共建;“厂中校”;高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DOI:10.16083/j.ki.22-12

2、96/g42015.08.038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1671-1580(2015)08-0083-02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不乏有教育与实践脱节、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出现。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要求,校企共建“厂中校”的方式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并达到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厂中校”的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中“教、学、产”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体现,指在职业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将企业生产引入学院的教育之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校企联合办学应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

3、口,逐步形成以“厂中校”为形式的企业与学校的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一、校企共建“厂中校”的办学理念近年来,企业逐渐朝着高科技、大规模、智能化的方向前进。高职教育面临着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危险,所培养出的人才渐渐跟不上企业岗位对于人才需求的步伐。因此,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校企共建“厂中校”的办学模式的提出对于实践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厂中校”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以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和校企结合为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校企结合。“厂中校”的建设是在校企共建的模式下建立高职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更多地同岗位

4、服务需求与实际操作技能接触,从而缩短高职学生到企业工人的角色转变的磨合期,帮助学生更快地走人工作岗位。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一方面,学校存在设备与技术老化、师资力量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企业文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面临着用工短缺和高职学生毕业后因岗位不适等原因纷纷出现的转业、转行的困境。在这一点上高职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出发点。因此,校企共建的办学方法能够将企业的资金、技术和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企业“订单班”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接轨的重要方法,也是学校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的办学模式。(二)产教结合。在“厂中校”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和学校

5、共同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同时,校外实训基地既有企业强大的资金力度的支持,同时又有学校的科技、人才与创新型校园文化的深入影响,共同构成行业内的人才培养与创新的成果试验基地。学校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训经验,并将新的科技思想与技术成果带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产值。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精神,组织员工进行理论与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环境下的员1二职业技能素质水平。(三)学工结合。在“厂中校”的教学环节中,最能体现出其优势的就是“学工一体化”的办学方法。学校通过同企业联合办学与教育的形式,进行综合实训与技能素质考核,学生在合格后

6、即可上岗进行生产,从而极大地缩短了高职学生与企业人才劳动力之间的距离。同时,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也保证了行业内企业用工的劳动力数量,解决了企业在人才招聘时面临的行业人才流失的隐患。二、校企共建模式下“厂中校”的师资建设在高职学校学生的岗位实践训练过程中,资金不足与师资不到位都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教育联合生产企业,以“厂中校”的模式建设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既能解决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导致的实践教学不到位的困境,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技能熟练、高素质的人才。从这一点上来讲,学校和企业站在同一利益的出发点,因此,为校企双发的合作与共建提供了前提与基础。“

7、厂中校”的师资建设依托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校方的技术支持,并实行股份制的管理办法。师资的建设主要分为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一)硬件建设。为了能够和企业发展的市场接轨以及企业科技更新的速度相适应,在“厂中校”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企业岗位的现实状况进行生产线设备的组装,为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践活动提供设备的保障。在这一方面,企业手中充分的设备资源和资金保障是建立校外实训场地最理想的助力,学校要调动起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防止“一头热”的状况出现,这才是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互惠共赢模式。(二)软件建设。校方在校企共建的过程中要重点发展学校的技术理论与创新科技的学科建设,为校企合

8、作提供最强的科研技术支持。在学生实践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