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分析意境专项素材

诗歌鉴赏之分析意境专项素材

ID:23311412

大小:74.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7

诗歌鉴赏之分析意境专项素材_第1页
诗歌鉴赏之分析意境专项素材_第2页
诗歌鉴赏之分析意境专项素材_第3页
诗歌鉴赏之分析意境专项素材_第4页
诗歌鉴赏之分析意境专项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分析意境专项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之分析意境专项素材一.分析诗歌的画面、意境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景象)?请简要叙述(分析)。   2.这首诗(词)的某部分(诗的某一联/词的上阕或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题要点:   1.先总括画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人事、氛围基调)的画面。   2.后分述,用诗意的语言再现作品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忠实于原作,准确概括,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不要逐句翻译。   3.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    示例一: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问: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时令)乡村(地点)一派春意盎然(氛围特点)的景象(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1分);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1分);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1分)。    示例二: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3、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风光图。全诗由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构成。整首诗勾画出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现,浮萍漂碧,藕花飘香的闲适雅寂的石湖风光。    示例三: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问:联系全词看,“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答

4、: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画面中远处有树林高山,近处有竹丛院墙,脚下的小池塘边,枯草遍地蝉声四起。(根据试题5分的设置,应该进行简要的分析)。(更理想的描述为: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如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院墙周围。院落外池塘边上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片。)    示例四: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5、  问: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加以分析。(5分)    答:本词上片描绘了秋季海边孤城凄清冷寂、辽阔哀婉的图景。旅舍客馆传出寒砧之上的捣衣声,孤寂的空城中飞扬着凄厉清越的画角之声。燕子飞往苍茫的大海,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倍增诗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感触。示例五: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答:李世南画的扇面中描绘了这样的景物:一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溪边)行走,山谷

6、那边隐约露出寺庙。(题目要求“描述”,答案应该是“句子”而非“短语”。)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示例六: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问: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5分)    答:诗中描写了自己贬官之后悠闲安逸、质朴自在的隐居生活。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早晨到田地里耕地除草,夜晚累了就靠在哗哗作响的河边石头上,常常在旷野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    

7、示例七:    入关 吴均(梁)    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是时张博望①,夜赴交河城②。    马头要落日③,剑尾掣流星。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    注:①汉代张骞,以功封博望侯,后人称之张博望。②交河,古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③要,同“邀”,此处意为拦截。    问: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边塞怎样的场景?“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是如何以人写景的?(6分)    答: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幅军情紧急的忙乱景象:边关的烽火台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