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ID:2331407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_第4页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确定创新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一.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形成。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思路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完“亿以内的的读法”后,就可以给学生出这样的思维训练题:“用3个0和4个7组成一个7位数,使组成的数要符合下面的要求;一个0也不读出来;读出一个0;读出两个0。这道题的每一个小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遇到这样的题时,学生相当活跃,每一个同学都做出了自己的答案,有6个同学还把符合条件的数都

2、找出来了。此例中,既重视求异,又重视求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了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发展思维的目的。  二.在大胆想象的过程中培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想象是创新的前奏,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有幸听了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的一节“圆的认识”.在学好圆的画法后,刘老师对学生说:“老师要在黑板上画一个稍大的圆,可是圆规坏了,怎么办呢?”一名学生从后面拿来了一个脸盆,说:“5把脸盆扣在黑板上,沿着盆口画一圈就行了。刘老师当即表扬了他。”刘老师又说:“我们学校篮球场的中心圈模

3、糊了,如果要把它画清楚了,怎么画呢?”马上就有学生回答,像体育老师画铅球圈那样画。刘老师笑着点点头,又说:“我们学校的西南边要建一个圆形的水池,这个圆怎么画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都想用绳子来画。至此,我们认为这一环节该结束了,哪知,刘老师提出一个连我们都始料不及的问题:“听说,市政府要在我们这座城市的周围建一条圆形的环城公路,如果你是施工人员,这个圆该怎么画呢?”一时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思考、想象,是啊,绳子、竹子都用不起来了,怎么办呢?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一名学生举手了,说我先找一张城市交通地图,用圆规在上面画一个圈,凡是圆上所碰到的建筑物都写上“拆”,碰到河流就架

4、桥,这样就行了。话音刚落,全场想起了热烈掌声------此例,不失为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范例!试想,如果我们都精于此道,让学生思维的骏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驰骋,不仅可以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而且“灵犀骤通”,结出创造思维的奇花果来,创造能力何愁不能养成呢?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是教师放手大胆让学生去想、去尝试。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己跳起来去摘果子,而不是教师摘果子喂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带动学生,才能培养适应祖国需要的创新人才。(上接第119页)师:多好的方法啊,那么这么做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99

5、就是(100-1)。  好,大家都同意吗?5  生:同意。  学生在学习有关乘法分配律的变式中,因为类型比较多,不同的类型又需要不同的方法,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很容易混淆和方法运用错误,在教学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另外,在练习中有意识的将不同的类型题综合在一起,进行比较练习,以有目的的练习,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习题,比如笔者布置了两道对比练习:  46×10146×99  =46×(100+1)=46×(100-1)  =46×100+37×1=46×100-46×1  =4600+46=4600-46  =4646=4554  学生在对比练习中很清

6、楚就发现两种题型的异同点。  【错例四】:  82×99+82  =82×(100-1)  =82×100-82×1  =8200-82  =8118  错例分析:  算理不清晰,把99个82和1个82相加,运用了99个82的方法进行了计算。5  解决对策: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算理,克服重模式套用轻算理理解的做法,让学生在丰富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内容。这两个知识点都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充分理解算理,主动建构知识。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学生在分析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发现规律,进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再根据乘法意义来讲解乘法

7、分配律,52×101表示101个52是多少?我们可以用100个52加上1个52来解,列成式子是52×100+52,而82×99+82,正好是分配律的逆运算,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在计算中往往出错,很多情况下是没有理解和掌握概念,所以需要教师首先在概念的教学中注意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初次接触概念时就要理解概念,为之后运用概念进行计算打好基础。另外在对各种错例分析后,要及时寻找内在原因,及时调整教学,避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