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特征

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特征

ID:23322367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特征_第1页
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特征_第2页
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特征_第3页
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特征_第4页
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特征于一丹(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巴洛克音乐艺术是欧洲艺术史上的精华,巴洛克时期的钢琴艺术更是其中的瑰宝。这一时期的钢琴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欧洲的缩影。同时,也成为了世界钢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关键词】巴洛克时期;钢琴;风格特征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的时期。是指公元1600年到公元1750年这期间的150年时间。巴洛克时期是近代音乐文明的萌芽时期,在近代欧洲音乐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

2、后来音乐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是当今钢琴艺术界乃至整个音乐界十分重视分析和研究的一段艺术创作的辉煌历史。一、巴洛克钢琴艺术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一)“巴洛克”名称的由来巴洛克一词昨早源于西班牙语,意为“变形的珍珠”,有“杂乱,不规整”等。最初是欧洲人用来批判那些缺乏古典主义均衡性的作品。它原本是18世纪那些崇尚古典艺术风格的人对当时那些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作品的贬称。但如今,“巴洛克”一次的贬义已经不复存在,仅仅是指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期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二)巴洛克钢琴艺术产生的背景十七世

3、纪开始,欧洲列强开始疯狂的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侵占土地,掠夺殖民地财富。西欧的社会进入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新老交替的时期。此时的资本主义尚未占据完全的统治地位。当时的封建君主在支持资本家进行海外扩张,获取大量财富之后,为了宣扬皇权的威严,借宗教神化皇权巩固自己的统治。此时的音乐艺术服务于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政治统治和政治宣传的工具。受此影响,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大多以皇室生活,重大的社会历史时间和神话传说为题材,音乐风格恢弘大气,神圣庄严,极尽奢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大陆的不断发展,

4、手工业的发展需求迫使自然科学在欧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步。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科学定理的发现使人们前所未有的认识到宇宙的秩序之美和均衡之美。所以反应宇宙的秩序和均衡之美成为当时艺术家争相追捧的创作潮流。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性在宗教的束缚下得到解放,同时,紧接而来的启蒙运动,又引领人们崇尚理性,追求严谨和秩序,这一切造成了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严谨完整的结构下,在宗教神学和皇权的外衣下,又表达着艺术家对个人享乐和精神满足的诉求。二、巴洛克钢琴艺术风格特点(一)结构严谨、思维理性经过17、18世纪的启蒙

5、运动后,理性之风席卷欧洲大陆。人们普遍信仰理性至上。当时的钢琴作品受到理性思潮的影响,也表现出崇尚理性,结构严谨规整的艺术风格。其中,巴赫的作品最为明显。他作品节奏严谨平稳,没有浪漫派的自由的,速度时快时慢的节奏特点,他的作品从始至终都保持在一个基本的节奏之上。但是,因为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双重影响,巴赫在追求音乐的严谨平衡的同时也注重自我的表达,所以严格的来说,巴赫的作品分为严格节拍和自由节拍两个部分。贯穿他作品始终的是严格节拍的反复律动,而此外,还有自由即兴的部分,突出华丽而变化多端的演奏技巧。

6、而这也是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的普遍特种。这些特点在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二)表现夸张,富有动力巴洛克时期,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让人们逐渐挣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让人性在神性的压抑下逐渐解脱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人自身的精妙,赞叹人潜藏的无限的能量,开始从信奉唯一的神到关注自身的欲求,表达自身的情感。从十五世纪开始的新航路开辟,拓宽了欧洲人的视野,使其对生活的地球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新型的资产阶级因为对外扩张搜刮了大量财富,要求从权贵那里瓜分权力,受到更加平等的对待。神权逐渐衰落,人们从

7、宗教牢笼中解放,充分吸收着自由的气息。这一切的变化体现到音乐艺术当中,使艺术作品的创作技法,主题,表现形式都得到了大胆的创新,充满实验性和先驱性,不断挣脱传统创作规则的桎梏,有时甚至是显得夸张怪诞。这些尝试,也为之后的浪漫主义作出了铺垫。此外,由于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天文学,物理学和数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世界是处于无尽的变化和运动中的。这一发现使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从文艺复兴时期时的那种严谨、抑制、规整、平衡的音乐风格中逐渐解放,其艺术风格意图冲破原有的平衡和秩序,而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

8、冲击力和动力感。这一点在当时的音乐作品中具体表现为音量的巨大变化带来的强烈对照,在一段始终响亮的乐段后面跟上一段低柔舒缓的乐段,一强一弱给人带来强烈的反差感。在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序曲的低音部分由一个深沉雄浑的长音贯穿,而高音部分是由响亮的高音缓慢下行的旋律。一高一低的落差营造出了一种开阔的空间感,使听众仿佛是置身在空旷的大教堂之中,而中音区又让人感觉到力量的汇聚,有蓬勃进取之感。这种律动感和活力是由于复调织体中声部的不同间歇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