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ID:2332870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新课标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_第1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_第2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_第3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_第4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的初中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标准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两个目标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更突出“欣赏”、“体验”,强调了“积累”和“运用”。因此,我们应该探求更合理的教

2、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坚持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理想、信念和爱的教育,来引导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的侧重点和着眼点是不同的。新课标的提出是顺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更高的要求:如科学创新能力、有开放的视野,系统全面的知识,特别注重素养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以“示范朗读―请生练读―疏通诗意―介绍作者―赏析诗歌―快速背诵―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进行课堂教学,把诗歌“欣赏、体验、积累、运用”四方面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美读共欣赏:示范朗读

3、请生练读5  我认为,初中生对诗歌的学习应从“欣赏”入手,从浅到深地进行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欣赏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诵读诗歌内容: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教师配乐朗诵、听名家录音、鼓励学生朗读、课堂集体指导、课外个别指导都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不但要读,而且要多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写得再好,读不出来,也不会达到流泪的地步。朗读诗歌是想象力放飞的时候,诵读与美的审视已将诗歌提到感性认识的较高层面。如果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的诗歌是苍

4、白无味的。那么诵读诗歌就是学生在脑海中再次生成想象画面的过程,这属能力层面的延展。因此,“读”在诗歌教学中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美”读诗歌形式:诗歌的美,美在形式,美在韵律。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给人以美感及共鸣。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简单的节奏,和谐的音律,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摹,仿佛是绝世之景。诗歌有优美的旋律,铿锵的节奏,凝练的语言,精美的词汇。    情感同体验:疏通诗意介绍作者  著名文学家茅盾曾说过:“应当一边读书,一边回想所体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书,

5、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活中去看。”其中特别强调了“体验”两字。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5,诗歌的本质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只有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例如:我们只有了解李清照一生的坎坷才能理解她的“婉约”、她的“唯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她的“怎一个愁字了得”。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诗歌的教学中突出情绪感染和情感熏陶,点燃学生的激情,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只有这样的学、教互动,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诗。  另外诗歌是

6、一种充满个性色彩的文体,内容和形式都张扬着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发掘“作者介绍”里真正对理解作品有帮助的部分,是指导学生读懂诗歌的关键一环。将这一环节,设置在疏通诗意之后,更容易激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赏文促积累:诗歌赏析快速背诵  诗歌的语言是所有文体中最精练的,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神。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地揣摩,甚至可以开展“能不能换字”的讨论。在分析和评议中让学生深切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对

7、今后作文中的写词造句一定是大有裨益。  对于诗歌的学习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要求学生反复吟读、背诵优秀的古典诗文,特别是掌握诗歌中的一些精彩句段、名词名句。当诗歌熟到能背诵如流的程度,就能为己所用。巴金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就说过:“这得益于少年时代熟读了200篇名文。”5新课标对诗歌的积累更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九年级前每个学生应该能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现有教材的学习和延伸教学,学生掌握300首左右的诗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实践巧运用:拓展延伸妙笔生花  语文新课标对课程的基

8、本理念规定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诗歌的教学中也应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我发现,加强课堂延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