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ID:2334121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1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2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3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4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甘肃省宁早胜初级中学王长才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新课程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化学实验成了最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jyqkol,那么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又是多少?又如何计算呢?”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该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对该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尽管这个问题在高一年级无法解决,但是不能因此而限制这个学生的提问,以免抑制

2、其创新意识的萌发。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创新活动之中,对学生的创新活动表示最大的支持。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首先就要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充分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提出富有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探索,以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通过分析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享有成就感及探究意识,从而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关于NH3实验室制法,演示完实验进行设疑,再提出以下问题:①能不能用

3、NH4NO3、NH4HCO3、(NH4)2CO3或(NH4)2SO3代替NH4Cl制备NH3?为什么?②能不能用NaOH或KOH代替碱石灰?简述理由。③管口放置锦花的作用是什么?④如何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氮?⑤用氨气发生装置还能制备哪些气体?围绕这些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对实验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制备NH3反应原理及铵盐、氨气性质,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敢想、善思、勇于创新的意识。三、重视分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很多化学教师的演示实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

4、于实验过程缺少分析,甚至出现只要实验结果而不要过程的现象。在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只有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才能引发学生对事物进行探究,从而形成创新意识。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多分析,考虑实验目的,注重仪器、药品的选择和装置的设计及实验顺序,并思考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环保、安全等实际问题需要考虑。实验预期会出现什么现象?但实际出现了哪些现象?为什么?Cl2引起中毒时症状如何?怎样闻气体气味?如何预防Cl2中毒或解毒?用MnO2与浓盐酸制Cl2与KMnO4与盐酸制Cl2有何异同?

5、等等,让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的探索。通过多设疑提问,加大实验过程的分析,从而拓宽、延伸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探究、创新的意识。又如,在苯酚与溴水反应实验中,可向学生设问,氯水与苯酚是否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何不用氯水而用溴水?通过探究教材,增加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化学实验现象还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实质,引导学生思维“爬台阶”,合理“跳跃”,实现强化—内化—优化的思维运作,改善学生的思维素质,提高其探

6、究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例如,在比较Na和Li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中,通过Na与水反应实验现象,Li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探究、解释。如问题:盐溶液能否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有无规律?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实验: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过适量Cl2,现象:溶液变蓝色。通过对现象分析可能得出结论:氯气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某些活泼性强的非金属单质能把活泼性弱的非金属单质从其无氧酸盐中置换出来。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活跃了学生思维,对于问题敢于研究、推理、联想和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四、让学生参与化

7、学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实验设计是指根据化学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运用有关化学知识理论,选择适当药品、仪器及装置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它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NH3易溶于水实验,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某些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CO2、SO2等)是否也能够形成喷泉,应选择何种试剂?由此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学生通过思考、综合分析,运用已有基础知识(CO2、SO2容易被NaOH溶液吸收)和实验技能,去自行设计和创造,同时也使学生明白:除了易溶于水的气体能形成喷泉外,某些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形成喷

8、泉。又如,对于某些易挥发液体(如苯)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选择哪些仪器,在什么条件下也可以形成喷泉?通过这些实验设计,学生们一方面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五、让学生亲自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