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

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

ID:23347730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7

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1页
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2页
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3页
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4页
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高等教育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政治工作研究。(北京101601)  1004-3985(2014)03-0022-03  从系统论角度来说,整体效果是系统的核心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等构成了教育系统的基本特征。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基础教育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基础教育涵盖了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阶段,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知识教育[摘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共同

2、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现实教育中,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为此,要破除重智、轻德的应试化教育模式和重学历、轻成才的功利化思想影响,建立符合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需要的教育培养模式,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合理衔接。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衔接  [简介]慕向斌(1974-),男,内蒙古赤峰人,华北科技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北京101601)  []A[]1004-3985(2014)03-0022-03  从系统论角度来说,整体效果是系统的核心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等构成了

3、教育系统的基本特征。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基础教育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基础教育涵盖了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阶段,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方面,与高等教育构成了教育系统工程中关联紧密、先后有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同的教育培养方式和策略共同服务于培养合格人才这一终极目标。就目前我国教育系统目前状况来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极大障碍。因此,如何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要求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党

4、的“十六大”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把素质教育写入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涵盖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过程,确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特征。创新型人才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根基,是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根本。作为人

5、口大国,如何把劳动力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内老龄化社会初露端倪的关键时期尤为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当前的教育机制,推进教育工程的系统化建设,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合理衔接,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立德树人的新要求  “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方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社会转型期,面对青少年中出现的理由,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单一或不均衡发展都不利于人才培养,德育的不合格则会使得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危险品,重视德育

6、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七大”在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些内容体现了对德育认识的不断深化。“立德”首先是教师立德。教育者先做到立德,才能形成自身的美德,才能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其次是学生要立德,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道德基础,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合格人才。最后是教育要立德。教育立德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保证教育质量。如果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将无法面对学生、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期盼,也就意味着教育失去了道德。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贯穿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二、影响基础教育与高

7、等教育有效衔接的因素  (一)应试教育的模式化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的目的性很强,进入大学成为衡量合格人才的唯一标准,以分数为指向标的教学模式已经固化到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头脑中。如果说教师为了孩子的分数呕心沥血,那么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更是殚精竭虑,学生则要实现家长和学校的意志。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考试指挥棒一直发挥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很好地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往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基础教育阶段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