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ID:2335378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摘要】数学学习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教材均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也无处不蕴藏着数学知识,如何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及社会素材有效加工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素材,为每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措施进行了相关浅析,以期扎根于生活之壤的数学教学开出鲜艳之花。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历来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为新课改的主要任务,课程改革更倾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着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

2、革,新课改倡议将数学教学还原于学生的生活,该命题已成为如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原则,  小学数学应为学生自主实践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并引导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然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仍难以摆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均较差,故笔者以一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着与实践者的角度,针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进行了如下探讨,以促进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应用策略5  

3、笔者通过对本校小学数学生活化进行调查与研究后发现,要想保证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实施,教师首先应熟练使用教材,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来创设问题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生活体验,简言之即生活情境与数学课堂的结合与循环。  1.1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为指导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来对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及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适当取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弄清教材编排的具体意图,理清各个章节知识间的脉络,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题材,所选的生活题材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符,主要选取学生已具备的生活常识来

4、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1.2引入适当的生活情境  教学导入相当于教学活动正式开展前的热身运动,生活中无处不隐藏着丰富的数学知  识与问题情境,课堂导入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可在课堂初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学活动存有新奇感,选择生活题材作为问题情境可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范围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是学生深知数学均来源于生活,并可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多位数写法”5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较为重点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开始时就以学生所熟知的快乐男

5、声为导入题材,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介绍自己喜欢的歌手,笔者再以图片或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热门选手的网络人气数,如华晨宇259047,欧豪194267,白举纲174126等等,提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数,并以此来引入新课教学,由于所选题材为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因而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均以愉快的心情进行读数学习,发现生活周边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1.3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  教学内容应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选内容越接近生活实际,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就越快,因此,教师应深入观察并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题材,促进学生进行知识与生活

6、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生活与学习的双重乐趣体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主动学习,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应努力实现新课内容生活化,课堂提问与练习生活化,课后巩固的生活化。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两步加减法时,教师可提问学生喜不喜欢吃西瓜,然后拿出准备好的猪八戒吃西瓜的图片,以故事的形式演示出问题:瓜田里原来有12个西瓜,猪八戒中午偷吃了4个,请问瓜田里还有多少个西瓜?学生作答后,教师继续提问,猪八戒晚上又偷吃了3个,请问瓜田里还有多少个西瓜?学生继续作答,可根据情况按学生进行口头列式计算。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看图或

7、看算式编应用题并自行解答,如教师给出“13-4+5”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编题。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法”的学习,如此的情境设计不但贴合学生年龄认知特征,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使得数学知识与生活连接的更为紧密。  1.4创设启发式的生活情境5  数学教学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游戏式的课堂上,老师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游戏,并在游戏后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时,可进行抢座位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余数的特征,教师可在课堂导入中提问,我们班共有42名学生,如果老师将每5位同学分为

8、一组,可分为多少组,每组都是5名同学吗?学生回答一共可分为8组,还有一组仅有两人,教师板书42÷5=8…2(人),进行游戏活动,感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播放《拍手歌》,让学生分别按照拍手、拍肩、拍腿的顺序随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