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精粹挖掘浅议

传统文化精粹挖掘浅议

ID:23357658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7

传统文化精粹挖掘浅议_第1页
传统文化精粹挖掘浅议_第2页
传统文化精粹挖掘浅议_第3页
传统文化精粹挖掘浅议_第4页
传统文化精粹挖掘浅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精粹挖掘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精粹挖掘浅议【摘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生成传承体系的精神之魂,需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义以为上”的价值观;“孝”的最高境界。并三种境界进行挖掘,进而阐释其当代价值及意义。【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传承;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大任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就有专门对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思想价值的重要论述:“中国

2、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智慧的结晶,蕴涵这非常丰富的思想,本文就其中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孝”的三种境界进行挖掘,进而阐释其当代价值及意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1]儒家的人生态度核心有两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宽容待人。它来源于《周易》中

3、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外表包裹着卜筮的外衣,实质上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作为儒家的代表作,“三才”说贯穿始终,三才指天地人,天居于上,它具有一往无前、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特点,即“天行健”;地承于下,其特点为地势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即“地势坤”;人居天与地之中,理应效法天地的这些特性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活力,树立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增厚美德,以达到与天地的和谐统一,承担事业。《周易》提出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产生了

4、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我们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梁启超在给清华学子的演讲中引用了这八个字,希望他们能继承这种人生态度,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写进了清华校规,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张岱年先生更是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概括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当前,我们的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弘扬这种伟大精神: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永远保持自强不息的朝气和攻坚克难的锐气,积极创新,勇于担当;另一方面,以宽厚包容的胸怀从容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挫

5、折,增强战略定力。、“义以为上”的价值观“义以为上”是古代的主流义利观,而义利观是古代价值观的核心。所谓义,就是道义、正义,或者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所谓利,是私利,是个人的名誉、地位、权利、金钱等。“义以为上”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主张先义后利,提倡“见得思义”而反对“放于利而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儒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孟子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表明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这便是“义以为上”

6、价值观的精髓,第二,不否定个人利益,而是主张取利有道。《论语?里仁》明确提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第三,“义以为上”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义与利的辩证统一。“义以为上”的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强调集体幸福和个人幸福的辩证统一,他认为集体幸福要高于个人幸福,只有在为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幸福而奋斗的过程当中,一个人、一名领导干部才能真正获得个人的幸福。反之如果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味地追求个人的幸福,忽视集体的幸

7、福,最终也将会把个人的幸福同样丧失掉。“义以为上”的价值观对现代人能起到相当程度的警醒作用。近年来常看到官员因贪腐落马甚至性命不保,令人叹惜,有些干部履职之初比较谨慎,并且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的扩大,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渐扭曲,他们的智商和人生权谋不可谓不高,可他们在义利观问题上未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利益诱惑面前,有的主动下水,有的被推下水,有的被拉下水,不能不让人痛心。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当代领导干部弘扬“义以为上”的价值观,就是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好公与私、个人

8、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孝”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精华是通过具体的德目体现出来,如果说道德是纲,那么,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具体的德目有哪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重点,不同人有不同的概括标准,个人根据儒家经典,认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德目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公畏慎勤、仁爱宽恕、温恭让学。而孝为诸德目之本,因为它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