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仲裁须知

申请仲裁须知

ID:23371800

大小:9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6

申请仲裁须知_第1页
申请仲裁须知_第2页
申请仲裁须知_第3页
申请仲裁须知_第4页
申请仲裁须知_第5页
资源描述:

《申请仲裁须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申请仲裁须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不收费一、受案范围(一)劳动争议(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争议):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二)人事争议:1.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2.事业单位与工作人

2、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3.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4.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事争议。二、管辖范围(一)省直机关及其直属驻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省属驻蓉国有(含国有控股)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二)央属驻蓉国有(含国有控股)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三)省直机关及其直属驻蓉事业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四)人事关系(或党的关系)在省的中央驻蓉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五)驻川部队军级

3、(含)以上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人事争议;(六)省内跨地区、跨行业、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人事争议;(七)其他应该由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人事争议。三、仲裁时效劳动人事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一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四、提交材料(一)申请人是个人的:1.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根据被申请人数量递增,建议提交打印稿);2.本人《居民身

4、份证》复印件一份;3.证据材料需要提交复印件一式两份(根据被申请人数量递增),应当一次性完整提交,附证据清单;4.被申请人(用人单位)工商注册信息资料(可向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询,地址:成都市玉沙路118号)或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料(可向四川省标准化协会查询,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骡马市太平洋百货全兴店背后西府北街1号);5.有委托代理人的,提交《授权委托书》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须提交律师事务所的相关证明;6.集体争议的,应推举1至3名代表人,并提交全体申请人签字的授权委托书。(二)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1.仲裁申请书一

5、式三份(根据被申请人数量递增,建议提交打印稿);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3.证据材料需要提交复印件一式两份(根据被申请人数量递增),应当一次性完整提交,附证据清单;4.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5.《授权委托书》,委托代理人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须提交律师事务所的相关证明;6.被申请人身份证信息。五、受理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00每周一、二、四下午2:30—5:30受理地点:成都市青羊区东二巷18号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系电话:8611295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周

6、期一、一般案件,24日内结案。二、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0日内结案。三、重大集体争议案件,除案件中止、延期审理或者其他特殊情形外,原则上不超过35日。四、特殊案件,对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的争议,在30日内作出裁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风险提示一、当事人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超过仲裁时效的,不予受理。二、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必须是实际发生劳动(人事)争议的劳动者(工作人员)和用人单位,或承受其权利义务依法参

7、加仲裁活动的公民或法人、其他组织。申请人不适格或被申请人名称不符导致仲裁主体错误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案件经查明有上述情况的,驳回申请。三、申请人申请仲裁,所提出的请求事项应当明确、具体,有经济标的的,应当明确具体金额及计算方式;有多项请求的,应当逐一列明。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请求事项,仲裁委员会可通知其补正;拒绝补正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处理。四、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申请人不能提供证据的,承担不利后果。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五、当事人增加、变

8、更仲裁请求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提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交书面的证人出庭申请书。被申请人可以在答辩期间提出反申请。六、当事人有正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