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下学期期末附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下学期期末附答案

ID:23374557

大小:474.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6

高二历史选修下学期期末附答案_第1页
高二历史选修下学期期末附答案_第2页
高二历史选修下学期期末附答案_第3页
高二历史选修下学期期末附答案_第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下学期期末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下学期期末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标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第I卷答题卡和第II卷答题纸一并交监考老师。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通六校联考)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1.A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2、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答案】A2.(南通六校联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2.B柳宗元对秦设郡县持肯定态度。抓住关键词“郡邑”、“守宰”、“得”。【答案】B3.(南通六校联考)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

3、)六王之后也”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3.D秦暴政而亡。D选项符合史实——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夷狄,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随意征发平民去服兵役。【答案】D4.(南通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正确的①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的交流③把大篆作为标准字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④派兵攻打越族,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A秦统一文字是以小篆为基础。派兵攻打越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答案】A5.(南通六校联

4、考)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因为A、得益于魏征的不断劝谏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5.C唐太宗鉴于隋朝暴政速亡的教训而采取“先存百姓”的政策。【答案】C6.(南通六校联考)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第11页共11页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6.B对各个民族都一视同仁、实施仁政,促进多

5、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B7.(南通六校联考)下列关于贞观之治出现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国家统一与安定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C、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为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7.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因素。【答案】C8.(南通六校联考)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8.B孔子的“仁”一起要

6、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因此在先秦时期的积极意义在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答案】B9.(南通六校联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9.D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的意思是刑罚如果没有具体的分类(规定),那么百姓就不知道该做什么

7、样的行为(才不犯法),所以礼与刑罚不是对立的。【答案】D10.(南通六校联考)《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10.B不到他想弄懂而弄不懂的時候不去啟發他;不到他想說什么而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引導他;告訴他一方,他不能類推其余的三方.也就不再重复告訴他了。” 【答案】B11.(南通六校联考)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B、现实

8、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11.B柏拉图是古代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亚里士多德则"接近唯物主义",其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