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高考数学阅卷体会

ID:23387148

大小:520.1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06

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1页
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2页
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3页
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4页
高考数学阅卷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阅卷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数学阅卷体会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今年由于我校校长的积极争取,我有幸参加了高考数学科的阅卷工作,这次经历我受益匪浅。今年数学高考阅卷仍在校区,6月13日上午9:00我到阅卷点报道。报道结束后就是动员大会和培训会,负责数学阅卷点的领导在会上做了重要的讲话,反复强调了高考阅卷工作的重要性、保密性、工作纪律以及阅卷老师的神圣职责。特别是今年召开十八大与发生了研究生考试泄题事件,所以要求所有阅卷老师要高度负责、确保质量,要做到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下午1点评阅各题的评卷组分头召开会议,阅卷组长讲解可能的解题方法和评分细则以及评卷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相关的处理办法,然后全体

2、评卷老师进入微机室进行试评训练,熟悉网评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评分细则的具体实施。一、阅卷情况介绍1、大约有51万份试卷,其中文科大约20万3千份试卷.2、阅卷教师由三部分人员组成:高校教师,研究生,中学教师。3、今年省仍然施行网上阅卷。阅卷流程是:评卷、仲裁、质检,采用“双评”加“仲裁”最后是“质检”的三重保险的阅卷模式,确保了阅卷的公平、公正、准确的阅卷原则。4、每份答卷先由两名阅卷老师评分(双评),而且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分数,两名阅卷老师不是固定组合,电脑随机派送,若两人所给分数在一定的范围内(数学科要求大题的每一小问得分误差不超过1分19),那就是有效分数,两个分数加起来

3、取平均分,就是该答卷的最后得分。如两人所给分数超出一定的范围(误差超过1分),由第三个人重新评阅(仲裁),也就是由小组长裁定,以仲裁分数为最后分数(小组长给的分数)。而仲裁分数与评卷分数差,将记录第一次评卷的两个老师的有效率,如果误差太大(误差超过2分),将记为“恶评”,“恶评”作为考评阅卷老师的重要依据,对恶评率高的予以解聘,并且将解聘报告反馈到评卷老师所在的教育局和学校。这样,可以避免较大失误,相对来说,评分更加公正准确。当然,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但误差已经降到最低,并且有效地控制了感情分数的出现。5、阅卷给分原则:在标准答案的基础上,由阅卷组长把关对相应试题的评

4、分标准进行细分,并把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法和每一个得分点都列出来,把分值细化到1-2分,制定评分细则(有利于批卷,与评分标准有出入)。阅卷老师在评卷之前先培训明确评分细则,然后进行试评(13号下午),在正式阅卷中,严格按照评分细节阅卷。只要是评分细则认可的就给分。高考阅卷评分原则,比起平时老师阅卷,更加强调知识点的把握,更加客观,评分本着“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的原则。寻找得分点,通过“见点得分”,“踩点”得分,上下不受牵连。6、阅卷速度电子阅卷速度非常快,平均阅一道大题的时间只有十几秒时间甚至不到10秒,一个阅卷老师一天平均要阅数千份卷子(只批一道题),几乎达到了机械性的

5、条件反射的熟练程度。以我为例,我批阅的是文科19题(立体几何题)和文科填空题,3天时间共阅了9千多份试卷(文科19题立体几何)。填空题半天阅了1600多份,作息时间从早上8:00到下午17:00,中间休息两次,中午用餐加休息一共1个半小时,速度之快可想而知。19高考数学题目多在2问以上,多数阅卷教师习惯整屏显示一个大题,不翻页,电子卷图像文字偏小,字迹不清、书写不工整、版面布局不合理,都会导致阅卷教师不好辨认,从而极有可能导致考生得分点被遗漏,造成失分。二、具体题目评分细则:以5道题为例(1)文科填空题;(2)文科19题(立体几何);(3)理科17题(三角函数);(4)文

6、科21题(解析几何);(5)文科22题(函数与导数);(6)理科19题(概率)1、文科填空题;13、14、915、16、评分细则:其中第13题写1/6也可以第14题写9、9个也可以,但写9错第15题写1/4、0.25也可以第16题写也可以[填空题不化简不得分,答错位置不给分。学生答题情况:前三道正确率比较高,但第16题几乎不得分(正确率估计不到千分之一)2、文科19题(立体几何)如图,几何体是四棱锥,△为正三角形,.(Ⅰ)求证:;(Ⅱ)若∠,M为线段AE的中点,求证:∥平面.第一问评分细则:19解:(I)证法一:取中点为O,…1分∴,………1分又已知,∴………共3分∴,…

7、……1分所以.………共5分证法二:作,………1分又,(可不写)∴.………1分∴,………1分又O为中点()………1分所以.………共5分证法三:作,………1分又,∴………1分∴,………1分∴O为中点()………1分所以.………共5分证法四:连结则O为中点………1分∴,………1分又,∴………共3分∴,………1分所以.………共5分第一问具体操作:19第一问:O为中点1分,或(1分)(1分)(1分)而在证明时,是相交直线不说明不扣分。①抓关键点,若无则最多2分(取中点1分)或(1分)②得分点都对且证明过程有明显错误则扣1分③错例分析:连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