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生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本土生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ID:23387741

大小:6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6

本土生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_第1页
本土生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_第2页
本土生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_第3页
本土生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_第4页
本土生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土生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土生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摘要:王洪才,厦门大学教育研宄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得福建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称号。在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因素方面,王洪才教授对本土生国际化做了深入调查,并得出了一些有创建性的结论,本刊就此对王教授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王教授指出,国际学生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对于分析本土生国际化问题意义重大;中国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待提升。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学生流动;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本土生国际化一、国际学生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

2、面《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王教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众所周知,国际学生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首先,请您谈一谈我国近期在国际学生流动方面的发展态势。王洪才: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国际学生流动既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显然,对国际学生吸引力越强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越高,也意味着高等教育质量越高。我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使留学生规模达到50万人,其中高等学历教育的规模将达到15万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

3、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目的地国家。从目前来华留学生增长情况看,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近30年来,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数量一直在增长,进入新世纪后增长势头尤为迅猛。不过目前来华留学仍然以短期留学为主。在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之中则以本科层次为主,研究生教育分量还很低,这也是未来中国留学生政策需要调整的方向,因为留学生层次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国际学生流动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的。中国儒家文化倡导的“和而不同”价值观,适应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化的要求,并成

4、为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政策的推动起到了明显作用,《留学中国计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0年以来,获得奖学金项目支持的留学生数量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2014年,各类外国留学人员达到377054名,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长率为5.77%。其中,亚洲学生占59.8%(225409人),这一数字比2013年上升了2.58%(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在这些国际学生中,有35876人攻读硕士学位,12114人攻读博士学位,其中36943人获得政府奖学金资助,占总数的9.8%,而340111人(90.2%)是自费来华留学。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在注重吸引国际学生来华

5、留学之际,对本土生的国际化问题重视不足,这将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国际化向深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创造适宜的国际化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到中国留学。本土生国际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国际化环境构建。众所周知,国际学生来到中国之后,迫切希望与本土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中国文化,提高汉语水平,增强与本土学生的交流能力。如果本土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则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二、本土生国际化与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世界教育信息》:您刚才提到了本土生国际化这个概念,请您就此进行更加深入的论述。王洪才:上世纪90年代,瑞典学者尼尔森(Nilsson)重新定义了本土生国际化概念

6、。简言之,本土生国际化就是为那些无法出国学习的本土学生创造国际化的环境。一般而言,这种国际化是通过接触多元文化实现的。本土学生是学生国际化的第三类人群,第一类人群是那些有条件出国留学的学生,第二类是那些来本国留学的外国学生,第三类就是这些在本国学习的本土学生。对于前两类人群的国际化已经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而对第三类人群的国际化则鲜有关注。加强该方面研宄有助于推进该部分学生的国际化,从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水平。1993年,英国学者贝内特(MiltonJ.Bennett)提出了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概念,该模型旨在针对多元文化提供跨文化能力的解释框架。该模型包括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两个维度

7、,可以用来衡量本土生国际化的水平。在该模型中,贝内特将跨文化敏感度(DMIS)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其中前3个阶段属于种族中心主义时期,后3个阶段属于种族相对主义时期。种族中心主义时期包括否认差异、抵制差异、差异最小化三个阶段;民族相对主义时期则有认同差异、适应差异、融合差异三个阶段。该模型在解释个体对文化差异的体验方面很具有说服力,因而经常被国际化研宄者引用。对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可以做如下解释。第一,在否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