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笔记

《道德教育》笔记

ID:23391795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7

《道德教育》笔记_第1页
《道德教育》笔记_第2页
《道德教育》笔记_第3页
《道德教育》笔记_第4页
《道德教育》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教育》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背景《道德教育》一书是涂尔干于1902至1903年间发表。当时,法国正处于十九世纪末资木主义垄断时期,资产阶级极力推行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的思想。这就导致了自中世纪开始欧洲占主导地位的宗教道德体系开始瓦解,新的体系还没有建设,社会混乱,道德处于“真空”中。到处都充斥着享乐主义和物质欲望的氛围,将道德视为一种累赘,人民公德和社会家庭道德完全忽视,享乐和道德“无序”占据着主体地位。一旦道德教育处于空白,社会危机和混乱状态就显现出来了。涂尔干就曾经在书中对法国社会的这种失序状态给予描述:“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危机的时期,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莫过于近百年来欧洲

2、社会传统的集体纪律己经失去其权威。”、“任何降低教育的有效性的东西,任何打破各种关系模式的东丙,都将从根本上威胁到公共道德。”涂尔干认为,要解决社会中道德沦落以及社会中的其他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可行,只能依靠加强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教育历来都被认为是解决被教育者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道德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需要我们迫切地加以解决。”涂尔干认为,只存加强道德的约束,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才能够避免人们行为的严重失控,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才能避免社会危机的发生。针对当时法国的混乱状态,涂尔干建议尽快建立新的道德体系。但是,重建社会中的道德体系面临着太多

3、的困难:首先,在欧洲各国,自中世纪开始就占据统治地位的宗教道德深入人心,要还道德以真实的面H,就要冲破宗教道德的束缚。涂尔干对此种困难有着淸醒的认识,他知道,如果不能够割断现今社会与宗教道德的关系,不能一让人们摆脱原右的宗教道德的观念束缚,不能打破原有的社会习惯,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全面变革,就不能够使人们真正地而对现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新的社会变化就无法实现。因此,涂尔干提出了“纯粹世俗道德”的观点,他还特别强调,这种道德不是从宗教道德中发展出来的,是一种脱离了宗教道德的世俗道德。涂尔干所谓的“世俗道德”,指的是一种观点和实践,是相对于理性而言,

4、与宗教派生出来的道德观念是有差别的。脱离了宗教,这种“世俗道德”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形式上与宗教道德区别开来,二是将原本隐藏在宗教道德中的道德精华与世俗生活中人民朴素的道德经验相结合,建立起一种充满了真实感情的、存实质性内容的,但是又与右着神秘色彩的宗教道德相区别开来。涂尔干把这种“纯粹的世俗道德”概括为以下内容:这种道德不是源自于宗教默启原则,而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的,被社会理性所承认的道德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惟理教育”。同时,涂尔干还受到社会学理论的启发,他认为,道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是社会问题,他主张应该把道德放到社会学研究中去,在“惟理

5、道德”中因剔除宗教道德而空白的部分,可以由社会学的理论来填补,也就是说,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至此,涂尔干的道德教育体系的两块重要理论基石一世俗道德和惟理教育正式建立起来。但是,涂尔干明确知道,宗教和道德在近千年来一直交织在一起,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以外力从表面上将二者分离开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而,他提出,在道德教育的理性化过程中,如果人们将道德从宗教中完全脱离出来,而只是将宗教方面的因素从道德中删除,就会遇到危险:反倒将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因素一并去除。涂尔干提出,要避免这种危险,就不能简单地只是进行表面的分离,而是必须真正的

6、承担着与宗教因素完全脱离的道德观念的理性代替物。也就是说,我们要重新寻找支撑道德存在基本的道德约束力,这也被人称之为“道德要素”。自此,涂尔干开始了对道德要素的研宄。可以看出,涂尔干有关道德教育的研究处于一个宗教道德和传统约束失控的社会中,如何使公民个人避免行为失衡,如何使道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涂尔干道德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涂尔干进行研究的背景。理论背景第一,继承了启蒙主义传统。卢梭思想的核心就是他的公意思想。公意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人民的意志,它“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井利益为依归。”①他在道德教育中试图通过对自然的“回归”,在

7、自然教育中恢复人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的一种正义和道德”②,通过公意这种公共道德体约束和规范个人道德,重新恢复传统共同体的道德理想。在此,涂尔干继承卢梭的思想。涂尔干也想在共同体中构建一种普遍的道德体系来遏制个人的无政府主义,从而促进社会团结。在他构建的社会秩序与道德秩序中,社会的存在优越于个人的存在,因此,他始终将社会的公共利益摆在第一位。但与卢梭不同的是,他否定了个人道德,道德存在于公共领域之中。“无论行为可能是什么,如果行为只指向个人目的,就不具有道德价值”、“由道德规范规定的行为,总是追求非个人目的的行为。”第二,继承了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学传

8、统。社会学有两大传统:“唯实论”和“唯名论”。孔德和斯宾塞都是唯实论者,认为社会是存在的客观实体,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