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与指导

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与指导

ID:23400221

大小:72.0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7

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与指导_第1页
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与指导_第2页
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与指导_第3页
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与指导_第4页
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与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与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与指导摘要:近年来,中考语文卷出现了新型的阅读文本,不再是原来单一的议论文或说明文文体,而是将多种文本用混合型阅读的形式来考查学生。混合型文本作为新型的阅读文本,无疑对初中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本文试从混合型文本的单一文本特点出发,对照混合文本阅读的技巧,为有效掌握混合型文本阅读的解题策略蓄力。关键词:语文教学;混合型文本;解题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04翻阅近几年的宁波市中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在形式、题型等方面几经变革。而从2012年到2014年,连续三年的阅读考查形式都是一篇文学类文本,一篇非连续性

2、文本。其中2012年的文学类文本选取了一篇散文,2013年和2014年选取的是小说。非连续性文本在继说明文、议论文后成为实用文阅读文章的主流考查形式。一、定义明晰,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2015年的宁波中考语文卷中,一种新型文体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不是单一的文本形式,而是由非连续性文本串连小说、散文、议论文等文本样式,我们暂将其命名为“混合型文本”。相较于原来阅读文本单一形式的考查,混合型文本在考查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更侧重考查学生的比较、联读能力。这种新型文体的出现,往前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温州中考卷,首次尝试将两篇不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考查。温州卷的混合型文本由俄国作家契诃夫

3、的一篇小说《牡蛎》和中国作家曹文轩的评论性文章《读契诃夫》组合而成。曹文轩对契诃夫及其作品的认知帮助学生准确解读《牡蛎》这篇文章;同时小说的情节和词句语言,又印证了曹文轩的评论观点。上下两文就是相互支撑、相互依照的关系。新型文本的出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掌握混合型文本的阅读技巧,我们先从各自文本的特点出发,再从整体上去把握完整文本的阅读要求和解题要点。二、明确单一文本的阅读要求,掌握阅读技巧我们先来看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将从定义明晰、考纲要求和命题特点三方面逐一解读。首先,何为“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各种片段式阅读材料连缀而成的一种综合信息资料,包括文字、数据、图

4、片、表格等。它可以是说明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记叙性的,当然也可以是综合性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对指定内容进行概括如2013年宁波卷《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的题目“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2013年台州卷《“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一文中问到“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征?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这类题目,要求同学们熟练地掌握文本的内容,去粗取精。2.从规定范围(对象)中提取信息或判断信息正妖如2014年绍兴卷非连文本中有一个题目:“实施细则”公布后,有人针对其中“免费不免票”这点,提出免费对象进景区“只要凭本人的绍兴本地身份证即可”,请你对照相关内容,谈谈他的建议是

5、否合理,并说明你的理由。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能从较为复杂的组合型材料中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能够排除干扰信息,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主要信息。3.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与探宄同样是2014年的绍兴卷:中考结束,越城区阳明中学的几个同学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准备到东湖景区进行一次“毕业游”,请你根据“实施细则”,从时间选择、游前准备、游览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建议。这类题目考查同学们能否利用所给材料对实际问题进行应用,有时要筛选出材料中对题目有用的信息,有时也要针对材料作出观点一致的引申或是观点相反的辨证思考。1.联系实际谈体会或“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如:2013年温州卷《百度百科?蒋勋》最后一题是:蒋勋说:“美的力

6、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这类根据材料谈感受或是结合材料提建议,也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常考的题型,需要同学们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题时要有自己明确的态度或观点,同时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层次性。三、揭开混合型文本面纱,掌握解题策略我们再来看2015年宁波市中考卷阅读题,阅读题摆脱了我们以往阅读题围绕单一文本进行命题的形式,需要同学们联读前后两文,互相比照,得出答案。在非连续性文本和散文构成的混合型文本中,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是对散文文本知识的扩充和延伸,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散文内容、主旨情感。我们逐一分析各道题目,在分析过程

7、中归纳答案要点,总结答题的策略方法,掌握好混合型文本这类新型文本。第6题涉及到具体段落2、3两段,应该有针对性地看具体的段落。并且题目中分已知和未知的两类知识呈现,已知第5段内容的归纳和归纳的格式,“枯藤架下看苦瓜”“对苦瓜的描写”“对苦瓜的议论”。第7题从文本阅读结构的角度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无外乎以下几种:开门见山、点明题目、设置悬念、由某事或某现象引出相关主题,而本文的题目是《苦瓜》,那么作用自然是点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