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刍议

生态城市建设刍议

ID:23402519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生态城市建设刍议_第1页
生态城市建设刍议_第2页
生态城市建设刍议_第3页
生态城市建设刍议_第4页
生态城市建设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城市建设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城市建设刍议  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在建设美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生态城市建设。  关键词生态城市;环保意识;指标体系;建设规划;环保机制  一、生态城市的涵义  在众多的定义之中,黄肇义和杨东援的定义是相对清晰明确的:“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

2、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就是说,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它包括高质量的环保系统、高效能的运转系统、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  二、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建设“奢侈化”  城市景观环境的建设正在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了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大兴土木”,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这种被称作“城市美化运动”5或“城市化妆运动”的城市景观建设行为,是一种没有远见的赶时髦现象,其结果造成了今天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二)城市绿化“造假化”  近几年,为了

3、追求所谓的“异域风情”和施工管理上的简便,北方许多城市的绿化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造假”现象。这种现象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蔓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进程。  (三)河道整治“渠道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25.4%的城市是临河设置的。80年代初,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规划城市河岸,但由于规划思想落后,规划的城市河岸功能单调,且人工痕迹累累,在许多城市,城市河岸往往被渠道化,甚至把河流变成暗渠。渠道化的河岸大多只注重防洪,重改造轻保护,破坏乡土植被,不能体现河岸的综合功能。  (四)生态建设“急进化”  城市生态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存在“急进化”问题。虽然

4、近几年由于北方城市的水资源短缺,人们对大规模种植草坪的现象提出了质疑。但是很多城市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绿化的效果,仍然热衷于大规模发展草坪,尤其是公共绿地、住宅小区的建设。  (五)生态建设“崇洋化”  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崇洋化”问题使得我们的城市在逐步失去民族性。在我们一些城市,建设者为自己城市的所谓“辉煌建设成就”5沾沾自喜时,国外某城市专家却说他不想看中国的任何一个现代城市,因为大多数的现代城市景观可以在欧美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城市看到。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已经越来越没有文化了。  (六)城市规划“盲目化”  一段时间来,社会上功利主义泛滥,城市开发建设追逐高回报、高利润,强调物质环境建

5、设而忽视了人自身的发展。城市发展政策、规划设计、小区建设、家庭装修乃至产品设计等方面,往往割裂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与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相违背,威胁和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些地方存在蜂拥而上、盲目建设问题,过分注重表面美化,使广大市民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  三、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生态城市建设应以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城市管理为手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建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城市。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环保和生态意识  从不可持续

6、发展思想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转变。其内涵包括:从追求近期的直接经济效果转向追求长期的间接经济效果;从追求单一的经济高效率转向追求经济、生态合并的高效率。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思想基础。没有这个转变就不可能有忧患意识、危机感和责任感。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就是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环境责任,尊重历史文化,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  (二)制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5  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一套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指标体系。第一,生态城市应采用整体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城市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政府应积极支

7、持和组织环境经济学家和相关领域专家探讨、研究,发展成为包括“新财富理论”的多科学、多层次、多分支、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第二,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分解为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目标、结构优化目标以及效率公平目标,这些目标又应按生态城市建设的初级、过渡、高级阶段分解为阶段性的目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三)创建生态城市环境保护新机制  政府应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应加大力度,有效引导,规定、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