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测量的开题报告

体温测量的开题报告

ID:23413670

大小:485.8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体温测量的开题报告_第1页
体温测量的开题报告_第2页
体温测量的开题报告_第3页
体温测量的开题报告_第4页
体温测量的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温测量的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基于msp430人体体温测量的设计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葛益娴二O一年月日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健康观念有了较深刻的变化,健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体体温是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的结果。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来保持体内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并保持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人体在健康状态时,体温保持着37℃左右(大致为36

2、.2℃~37.3℃),且不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但当人体的某些机能发生改变或者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相对恒定的体温讲发生变化。在临床医学中,体温是重要的生理参数之一,而病人的体温为医生提供了其生理状态的重要信息。所以,对人体体温进行测量不仅可以确诊某些疾病的发生,还可以对某些重大疾病或者隐藏于体内的健康隐患起到积极的预防和示警作用。之前H1N1的全球性蔓延让各个国家都吃尽了苦头,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依然不能对其进行相关的预防、示警和治疗。后经科学工作者对H1N1患病者的研究发现,虽然

3、H1N1病毒的传播途径等依然不明确,但对于H1N1携带和感染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特征:发热和咳嗽。在临床医学中,医生需要对病人用体温表进行体温测量,借此判定病人的生理状态。但是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密集人群中,如若依然使用医院中的体温表进行测量,以达到监测和报警的作用,其耗费的时间、金钱、人力、物力都是庞大的,且还很难达到预防和示警的作用。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快速监测出某人体温的装置,以便快速判断其是否具有发热症状,如果有,装置显示其体温的同时发出报警声音;如果没有,装置仅显示其体温。2.国内外研究现状测温

4、技术从最开始的的测量某一点的温度,再发到由点测线、由线测面的温度测量技术,再发展到由表面到内部、深部的温度测量技术,再到现在的由有线到无线的温度测量技术。目前测量人体体温的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非接触式人体体温测量,顾名思义是指测量仪不直接接触人体,采用红外等其他方法测量,由于这方面技术还不成熟,测量难免存在误差,这里就不过多介绍。接触式人体体温测量是传统意义上的方法,最早是利用汞柱的在温度下的上升来测量人体体温的,但由于汞是重金属,打碎后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利用热敏电阻测体温的方法

5、应运而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3.研究内容设计一个人体体温测量仪器,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利用热敏电阻模块测量人体温度,通过实时监测热敏电阻的阻值,再根据热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利用单片机来处理这些数据,然后来判断此时体温的大小,再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量程转换模块A/D转化单片机数据理信号处理模块温度测量模块数码管显示按键控制图1系统的整体硬件框图4.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实行方案:(1)查阅参考文献,调研国内外对于人体体温监测仪的内容查阅书籍、文献学习MSP430单片机设计的方法。(2)设

6、计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人体体温测量电路。(3)根据系统电路编写程序。(4)学习C#语言、编写上位机程序。(5)在开发板上实现电路并烧写程序。(6)与上位机联合调试,检验是否可以实现预期目标。(7)用大量数据测试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检测其性能。(8)完成论文。进度:2016.1月5日-2016.1月9日写出开题报告;2016.1月9日-2016.1月19日学习相关文献;2016.2月23日-2016.3月15日相关电路设计、编写相关程序;2016.3月15日-2016.4月15日检验电路功能;20

7、16.4月15日-2016.4月30日完成毕业论文、参加预答辩。预期效果:(1)掌握MSP430单片机的开发的基本设计流程。(2)掌握人体健康测量仪的基本设计流程。(3)画出PCB板,并制作出数据采集系统实物。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5、已查阅参考文献:[1]胡大可.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胡润峰.NTC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J].传感器世,2001,7(7):31-34.[3]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M].武汉

8、: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4]XiangHai-yan,YuMeng-sun.Continuousmeasurementofbloodpressureusingpulsewavetransittime[J].ChineseMedicalEquipmentJournal,2006,27(2):19-21.[5]ShannonCE.The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tion[J].TheBellSystemTechnicalJour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