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实词虚词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实词虚词

ID:23422490

大小:332.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11-07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实词虚词_第1页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实词虚词_第2页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实词虚词_第3页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实词虚词_第4页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实词虚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实词虚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高考文言文虚实词大全一、考纲解读1.理解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整体复习设想1.熟读课文,夯实基础(1)、积累实词。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可分类复习,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给实词归类,以此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多而不乱。(2)、突破虚词。复习虚词,可根据今年必考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去

3、找相应的例子。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的用法上。2.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类活用等方面梳理;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3.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

4、近三年高考试题汇编第一部分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化整为零突破《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按照学号前40位同学每人负责3个——通过工具书查出常见用法、意义并配上课文中的例子。3天时间完成)每节课4人×2。8人×3。共5课时(1

5、周)1.爱 义项:①     喜爱,宠爱、关爱、亲爱的、心爱的、②惠爱、仁爱(爱护,怜悯、同情);③爱惜(吝惜、吝啬)。④通“有草字头的爱”隐蔽、隐藏①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②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③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⑤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⑥     窃爱怜之《触龙》⑦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⑧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⑨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⑩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⑪

6、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⑫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⑬     爱是溪《愚溪诗序》⑭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2.安义项:①安稳,稳定、安定;②安于,习惯于(安心)③安逸,安适④安放,设置;⑤疑问词。什么,怎么、哪里、谁①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勾践》②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      既来之,则安之。(同上)④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⑤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⑥      项王曰:“沛公安在?” (同上)⑦      倚

7、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⑧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⑨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⑩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⑪     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⑫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五人》⑬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⑭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⑮     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⑯     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柳毅》3.被bèi①被子(表面、覆盖);②介词,表示被动;音“Pī”⑤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⑥披散、散开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8、《促织》覆盖②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加在……之上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遭受④翡翠珠被《招魂》被子⑤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表被动⑥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⑦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报任安书》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同上)pī通"披"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穿,披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分散,散开4.倍 义项:①几倍,(加倍、倍加、更加、增加);②通“背”ⅰ背向着,背对着(背弃、背离、离开);ⅱ违背、违反;ⅲ背叛,反叛;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背弃②

9、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加③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④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 ⑤下无倍畔之心《治安策》反背背叛5.本义项:义项:①草木的根或茎干;树根;根源,来源;根本、主要的。②本着、按照、根据,推原、探究;③本来的,原来的,固有的(本来、原来、原本);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树根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木的干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根本基本⑤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农业⑥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推原考察⑦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10、本来的原来的⑧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本来原来⑨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 ⑩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 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齐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