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核科普:“有知去畏”

阐述核科普:“有知去畏”

ID:23425006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7

阐述核科普:“有知去畏”_第1页
阐述核科普:“有知去畏”_第2页
阐述核科普:“有知去畏”_第3页
阐述核科普:“有知去畏”_第4页
阐述核科普:“有知去畏”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述核科普:“有知去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述核科普:“有知去畏”核科普:“有知去畏”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核科普:“有知去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科普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作用巨大。2012年10月,《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过,预示着在经过一年半的科学论证和慎重考虑后,中国再度重启核电项目。  由于核技术的敏感性,社会“恐核”现象较为普遍。“谣言四起”和“粉碎一则需要辟谣的消息与核科普的紧迫性  7月19日,“英国每日邮报转载韩国一家X站”的一组巨大变异畸形农

2、作物的图片新闻再次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因为出自于“福岛日记”X站的这则消息给出了暗示:这是日本福岛核泄漏惹的祸。仔细分析这一新闻的放大效应,实际折射出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造成的“恐核”阴影依然弥散在世界各地。  很快,“果壳X”的“谣言粉碎机”小组刊文辟谣:“福岛日记”是专门收集和刊登政府对福岛地区的政策方针、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民众和生态影响等文章,而畸形农作物所在地的辐射早已达正常水平,果壳还引证科学依据证明畸形变异是大自然的普遍现象。  有关核辐射的谣言,似乎更容易传播。福岛核泄漏事故后中国大地弥漫的“抢盐”风波就是例证,而要预防类似“恐核盲从”的社会群体性事件扩散,则绝非仅仅依靠事

3、后“辟谣”或“谣言粉碎”。现在,社会舆论和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核技术作为国家战略性高科技,在保持国家核战略威慑,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作用巨大。2012年10月,《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过,预示着在经过一年半的科学论证和慎重考虑后,中国再度重启核电项目。  由于核技术的敏感性,社会“恐核”现象较为普遍。“谣言四起”和“粉碎谣言”的事后诸葛亮的做法并不是解决理由的根本策略。如果想要从本源上遏制谣言产生,就必须主动加强科普宣传,营造正面舆论

4、,推动我国核能和核产业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核科普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2002年,世界首部《科普法》诞生在中国,可见中国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科普法》明确规定了“科学类社会团体”科普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视科普为协会重要任务。作为全国性行业学会,中国核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是核科普的主力军,在核科普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科普法赋予的职责,也是行业学会的社会责任所在。学会王德林秘书长说,“学会始终把科普列入学会的重要本职工作,尤其近年来我国核能发展加快,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公众都比以前更加关注核电产业发展,科普工作就变得更加突出和紧迫。这是对产业负责、对

5、地方政府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让公众了解核以及核电站,才能消除误解、减少阻力,更好地在中国发展核电产业。”  学会的科普品牌  2011年9月就任以来,王德林秘书长一直在思索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的时代如何做好核科普?政策不明晰,国内民众、政府对内陆核电站存在争论,有关核的谣言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这一切都给学会科普工作压力与动力。作为一个有过7年研究院院长和5年公司总经理从业经历的老核工业人,王德林秘书长对学会的科普工作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索:科普传统说教已经老套,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新媒体对民众接受信息的影响,做创新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活动,才能发挥科普的作用。  经过摸索与

6、实践,学会的“院士-专家行、媒体面对面、魅力之光”等品牌科普活动已基本成型。  “院士-专家行”活动是充分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形成的科普品牌,主要通过院士、专家的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开展科普,对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地方科技创新、  完善高校学科建设、推动核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社会公众的欢迎。2009年以来,学会分别在吉阳、海盐、彭泽、二连浩特、成都、绵阳等地组织“院士、专家行活动”,直接受众约10000余人。自2011年开始,学会进一步加强了“院士-专家行”活动范围、频率,特别强调主动性、时效性。2011年3月29日,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不久,学会邀请叶奇蓁院士在中国科协“科学

7、家的社会责任——2011中国科协热点理由学术报告会”上作报告,及时通过媒体介绍了我国核能的安全目前状况。在今年5月的“绿色核能、给力湖南”院士行科普活动中,学会理事长李冠兴院士带队,王大中、樊明武、叶奇蓁、陈念念、邱爱慈等6名院士参加,积极支持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李冠兴院士介绍了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核电的安全性;叶奇蓁院士介绍了福岛事故后国际上各国的动态和中国的核电政策。院士们结合自身从业经历的讲座,推动了社会公众对核电安全性、高效性的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