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

ID:23428564

大小:7.82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1-07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_第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_第2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_第3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_第4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精华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知识点总结49本节知识网络图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49例题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石⑥流星体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⑥2、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A、星云-----一闪即逝B、行星-----圆缺多变C、彗星------拖着长尾D、月亮-----轮廓模糊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3、读图回答11题11、图中反映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银河系C、地月系D、总星系12、下列关于天体与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吴刚折桂”的传说反映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B、“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同一天体系统中C、人们所能观测到的恒星都属于银河系D、“扫帚星”是太阳系中的一种天体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

4、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周期·黑子:太阳黑子变化与地球年降水量变化具有相关性·49高能射线: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磁暴: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表面磁场·极光:带电粒子流聚集两极地区,与空气摩擦发光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11年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例题1、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

5、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2、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的极大年B.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C.这几天中,日本的“儿玉”卫星出现了信号中断的现象,是由于黑子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的结果。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23.太阳黑子出现在A.太阳大气结构的最外层B.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C.太阳外部结构的色球层D.太阳内部结构的光球层24.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①鸽子飞行失踪②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③动物的异常反应④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⑤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A.①③

6、B.②④C.③④D.②⑤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7、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49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