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ID:2343429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课程,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创设和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实践、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而“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教师在立足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任务设置,把教育教学内容任务化,使之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操作当中去,并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建构,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笔

2、者认为“任务驱动法”教学方式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任务设计和呈现阶段、任务处理和完成阶段、任务评价阶段。  一、任务设计和呈现阶段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特点是以“任务”为核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务设计水平的高低。一项合理的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积极性,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探究,从而完成知识建构。因此任务设计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任务生活化5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一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很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深化情感体

3、验,从而帮助学生迅速融入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知识建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立足于学情,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社会背景,设计教学任务,通过设疑激趣,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教学内容任务化,把教学情境生活化,从而有效地创设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2、任务可操作化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实践,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构思,立足生情,体现校情,设计出学生可上

4、机实践操作或可充分参与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动手参与的实践中完成知识建构。  3、任务层次化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性格、认知水平和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既体现大部分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能满足个别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和探究问题;同时也应综合考虑任务的系统

5、性,使任务层层递进,确保学生能有效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5  比如用Word制作军训电子报的教学任务中,我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了不同的任务:基础较好的同学尽可能用Word的一切功能来丰富自己的作品;而基础一般的同学只需要用Word的基本用法即可。在任务的处理和完成过程中,我可设置一些小的竞赛环节,其中需有文字、图片、艺术字等,比比哪个学生做的最快、最好、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趣,尽可能确保每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能得到肯定和表扬,不断提升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任务处理和完成阶段  教师作为学

6、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应注意观察学生,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在合作探索过程中遇到和生成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去完成任务。一般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处理和完成:  1、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独自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完成对学习任务的处理,并通过成功或失败等情感体验,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完成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在任务的处理和完成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比如在进行“

7、文件及其类型”一节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任务:查找并播放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三个不同位置的文件夹中的歌曲。在任务中,我还要求学生结合实践操作,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存储位置”、“UNC路径”“URL路径”“本机路径”等概念的理解。通过这种任务的处理和完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了相关课程知识。  2、合作探究5  合作探究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其性格存在差异,学习基础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因此不同学生对于任务的理解、处理各有其方法,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在教学

8、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分组,将学习基础较好与一般的学生、学习风格和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般4-6人),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沟通、实践探究等方式,使组员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共同处理和完成任务。  比如在Photoshop软件的教学中设计了任务:小组制作出一张公益海报。在课前导入时,先利用了课件演示一些优秀作品,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萌发学习的兴趣。在工具的讲授中,我也只是简单介绍各工具的名称及功能,接着作品则由小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