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利率储蓄贸易储备技术通论(1)

货币利率储蓄贸易储备技术通论(1)

ID:23449448

大小:4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7

货币利率储蓄贸易储备技术通论(1)_第1页
货币利率储蓄贸易储备技术通论(1)_第2页
货币利率储蓄贸易储备技术通论(1)_第3页
货币利率储蓄贸易储备技术通论(1)_第4页
货币利率储蓄贸易储备技术通论(1)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利率储蓄贸易储备技术通论(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货币、利率、储蓄、贸易、债务、储备、技术通论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产业分级的宏观利润分配方法分析了传统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创造、储蓄难题、债务危机等核心缺陷,指出凯恩斯、弗里德曼、费雪等人的失误,创造性地提出了储备需求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货币创造、CPI、GDP、债务危机、技术进步、储蓄难题、储备需求  一、外汇占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1月的资产负债表,总资产近29.5万亿,其中外汇占款23.5万亿,占比82.88%,考虑到贸易战的巨大压力,假设中国今后实施平衡贸易的发展战略,本文以基础货币为30万亿进行推演。  二、货币创造、投资乘数、CPI、GDP、利率  现行经济学教科书关

2、于货币创造的理论,是以弗里德曼的直升机撒钱例子论证的。他说,政府用直升飞机撒下1000镑,民众拾到的钱都存入一家银行,则该银行得到新增原始存款1000镑,假定法定准备金率10%,那么该银行可发放900镑贷款,借款人将其全部再存入第二家银行,同样它可以发放810镑的贷款,如此过程无限循环,最终所有银行存款总额为:  1000+900+810+729……  =1000[1/(1-9/10)]  =1000*10  =10000  即货币乘数等于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这个例子非常的不严谨,第一:存款哪里来?天上不可能掉馅饼。第二:贷款哪里去?既然贷款就要支付利息,它应该高于存款利息,因此不可能直接

3、简单存入银行获取存款收益。  为了更加切合经济实际,我们进行如下假设:  首先将社会经济划分为不同的产业层级,顶级为最终消费品产业,生产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娱乐、通讯等所有消费品。  中间层级为加工企业,包括机械加工、制造,层级数为n-2;  最低端为原材料级,如采矿业;  假设顶级企业出口获得央行外汇占款发行G万亿元,工资率为v,利润率为m,消费需求为Ⅰ,利润总额为Ⅱ,投资需求为Ⅲ即中间级产值总和;  那么,顶级企业将该款的Gv雇佣工人,G(1-v)购买机械设备;  则次级企业获得G(1-v)的订单,首先扣留G(1-v)m的利润,然后以G(1-v)(1-m)v雇佣工人,G(1-v)

4、(1-m)(1-v)购买机械设备;  再次级企业获得G(1-v)(1-m)(1-v)的订单,利润G(1-v)(1-m)(1-v)m,分配工资G(1-v)(1-m)(1-v)(1-m)v,设备支出G(1-v)(1-m)(1-v)(1-m)(1-v);  如此递推,直至产业最低端。  将所有的消费需求相加:Ⅰ=Gv+G(1-v)(1-m)v+G(1-v)(1-m)(1-v)(1-m)v+……  Ⅰ=Gv[1+(1-v)(1-m)+(1-v)2(1-m)2+……]  Ⅰ=Gv/[1-(1-v)(1-m)]=Gv/(m+v-mv)  同理得所有的利润和为:Ⅱ=G(1-v)m/(m+v-mv)  所有

5、的投资需求为:Ⅲ=G(1-v)/(m+v-mv)  可以发现Ⅰ+Ⅱ=Gv/(m+v-mv)+G(1-v)m/(m+v-mv)=G  它表达的经济事实是顶级产业的所有投资在一次产业循环中最终被分配到了居民和企业主手里。  而所有的消费需求Ⅰ仅是原始投入的一部分,但却是最终需求,它无法给顶级投资者带来利润,顶级的初始投资与终端销售收入形成缺口,它顺便指出了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片面性,供给只创造了部分需求。  因为顶级企业不能实现利润,无法偿还贷款与利息,只能破产倒闭,这将直接导致次级及以下的企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不可能扩大投资,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些利润成为了过剩资本,时刻寻找出路牟利。

6、  将利润和剔除企业家个人消费后加上居民储蓄,形成了过剩资本,它们就是银行存款的来源,它反驳了理性预期关于消费者将花光他所得到的,事实上,即使消费者花光了他的积蓄,并且有超前消费倾向,则必然增加其消费债务。而过剩资本市场的大量客观存在更是对其的显然否认,比如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艺术品市场等。  如果假设m=0.1,v=0.2,那么可得Ⅰ=5/7,Ⅱ=2/7,这与美国的消费占62%比非常接近。  而由于中国的消费率非常低下,大约为20%,那么储蓄为2/7+5/7*80%=6/7。依据中国当前的存款准备率20%,则为总额的6/7*20%=6/35,不妨简化为1/6,也就是说,经过一次产

7、业循环,银行准备金漏出为初始投入的1/6。该存款只能由顶级企业贷款投资,以拉动次级、末级产业,从而启动第二次产业循环,依此无限循环,最终产业产业乘数为6,从而顶级产业总值为6G,这回答了存款的去向问题。  如果银行准备金率为零,则没有货币漏出,该过程将随时间无限延伸,那么顶级产业总产值将无限大,所谓的货币创造不过是货币流通量的累加。  如果银行准备金率为1,则货币很快被央行收光,也就是全部填进周小川的池子,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