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精简版

高中数学公式精简版

ID:23457344

大小:100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8

高中数学公式精简版_第1页
高中数学公式精简版_第2页
高中数学公式精简版_第3页
高中数学公式精简版_第4页
高中数学公式精简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公式精简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数学考前建议与忠告(1)考试前浏览一下重要的公式或平时容易记错的公式,不要因为公式问题留下终身遗憾(2)高分的秘笈:把会做的题答好,不会的题尽可能多得步骤分;把简单题做好,难题尽可能多得分(3)充分利用草稿,尽可能笔算,尽量避免口算,因为笔算正确率远高于口算(4)每步检查,不出错才能做得更快,一旦出错就会浪费大量时间,所以要每步检查,一步三回头(不把题看错、核查正负号、检查计算错误),每步计算尽可能算两次。欲速而不达(5)选择题,先看选项再求解,从选项中往往可以找到启发,或推测出题人的意图。如果常规方法解不了时,可以用排除法。把正确选项选出了以后,不要急于做下

2、一题,还要参考其它选项,看有没有问题(6)书写要规范,字不一定要好,但一定要清晰工整;书写可能会影响你十几分(7)格式要规范、条理清楚,开头要写“解”、末尾要有总结性语句;每小题写上编号,有多种情况时,每种情况也注明编号,让人一目了然(8)不要忽视角和变量等的取值范围、注意函数定义域。注意二面角、线面角的范围,分清怎样取正负号;数列题可能要检验首项,填空题注意多解问题,求范围的题注意是否可以取等号(9)解答题是按步给分,所以重要步骤不能省略,但次要步骤(一般指繁顼的数字计算过程)在草稿上完成不用写在试卷上,否则空白不够用。千万不要以为答案对你就做对了,过程更重要。

3、有时你答案全对,但可能一分也没有。(10)考试时,保持合理的解答速度,不能盲目追求速度,也不要做的太慢;快了容易出错,慢了影响后面的解答。(11)先易后难,由于高考试卷通常是按先易后难排列,所以答卷也通常按顺序进行。但不要纠缠于前面某道不会的题,三到五分钟还没有思路的题,一定先跳过。选择题不会可用排除法,解答题不会可多得步骤分。决不留空白(12)适当放弃。最后两题,优先做第一问。适当放弃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尽量多得步骤分),把更多时间用于检查前面才可能得更高的分。千万不要在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上逞能,否则得不尝失。只有当你已经确保前面的题已经全对,可以得140分以上

4、后,才可以去考虑最后一问,力争满分。(13)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选择填空161718192021优秀生40101012121515中等生50121212121210注: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教条,要根据自己实际合理安排高考考前重点公式回顾一、集合与函数1.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个.2.充要条件(1)充分与必要条件:若(或pq),则是充分条件,是必要条件.(2)充要条件:若且(或p=q),则是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3.奇函数与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

5、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若函数是偶函数,则;若函数是奇函数,则.4.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2)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4)函数(),恒成立,则函数的对称轴是函数;(5)两个函数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5.分数指数幂与根式(1)(,且).(2)(,且)..6.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7.对数运算公式(,且,,且,).(1);(2);(3).8.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它在实数集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6、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二、数列1.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或.三、三角函数⒈弧长L弧长=R=扇形面积S扇=LR=R2=⒉正弦定理:===2R(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⒊余弦定理:a=b+c-2bc⒋三角形面积⒌同角关系:⑴商的关系:①==②③④⑶平方关系:6诱导公试⑴、、、、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口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sincostan--+-+-+--2--+2k+++⑵、、、的三角函数值,

7、等于的异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口诀: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sincon+++----+7、辅助角公式(其中辅助角且,,。)8、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函数y=B()的图象。振幅A,周期T=,频率f=,相位,初相,对称轴方程:由解出x(2)函数y=B()的单调区间由,解出x;减区间由,解出x;(注:若A<0,则增区间与减区间相反)⒐和差角公式①②③④⒑二倍角公式:(含万能公式)①②③⒒降幂公式:④⑤四、向量.1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a·b=

8、a

9、

10、b

11、cosθ=2.两向量的夹角公式3.投影公式:向量a在b上的投影=4.向量的平行与

12、垂直设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