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科技成果(部分)一览表

中南大学科技成果(部分)一览表

ID:23466630

大小:222.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1-08

中南大学科技成果(部分)一览表_第1页
中南大学科技成果(部分)一览表_第2页
中南大学科技成果(部分)一览表_第3页
中南大学科技成果(部分)一览表_第4页
中南大学科技成果(部分)一览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南大学科技成果(部分)一览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南大学科技成果(部分)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简介投入产出情况产业领域联系人1动车组用碳/碳受电弓滑板产业化项目受电弓滑板是电力机车从电网中直接获取电能的介质,是列车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碳/碳(C/C)受电弓滑板制造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碳滑板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受电弓滑板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现有纯碳滑板,完全能够替代后者。C/C滑板的机械性能(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冲击韧性)是现有标准的4倍以上,电阻率仅为现有标准的1/3~1/2,是下一代受电弓滑板的理想材料,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日本新干线。受电弓滑板是动车组国产化项目的A类部件,属于易损

2、耗件,利润率近300%。目前,我国的动车组保有量已经突破1300列,且还在持续增加。中国在海外的动车组市场也在逐渐开拓,这些都对受电弓滑板提出强大的需求。此外,货运列车、轻轨、有轨电车等也对受电弓滑板的需求强劲。根据国家铁路发展规划,未来3到5年,国内受电弓滑板的市场需求将达到90万条/年,国外受电弓滑板市场需求将超过200万条/年。中南大学具有完全自主的C/C受电弓滑板制造技术体系,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2项。C/C受电弓滑板的技术主要包括C/C滑条技术和粘结技术。C/C滑条技术成熟,粘结技术正处于试验验证阶段。投入产出:该项目投资

3、5000万元,年产值可达近10亿元。目前,C/C受电弓滑板处在小批量试生产阶段,量产前,还需投入约200万的研究试验费用。新材料肖鹏13337311638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简介投入产出情况产业领域联系人2超高强、高抗应力松弛环保型Cu-Ni-Si-Al系合金超高强、高抗应力松弛铜合金要应用在制造信号及电力两者中的电气接触元件中,如弹簧、开关、接插件、接线端子和连接器替代铍青铜。铍青铜具有高强、高抗疲劳和优良的导电性,碰击时无火花,是目前制造高端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材料。但由于含剧毒元素铍,每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含一毫克铍粉尘,就会使人染上急性肺炎,同

4、时能引发癌症。铍铜在200℃环境下应力松弛率达30%以上,导致电子元器件工作失效。美国和欧盟将于2016年在多领域禁止铍青铜的使用。开发出无铍高抗应力松弛的弹性铜合金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美国、日本和中国相继开发了Cu-Ni-Sn、Cu-Ti、Cu-Ni-Mn、Cu-Ni-Al等无铍弹性铜合金[5-8]。这些合金具有高强度(≥1100MPa),200℃工作时抗应力松弛性能优异(均小于12%),但合金电导率低,仅16%IACS左右,不能满足现代大功率型电子元器件电导率≥20%IACS(相当于铍青铜QBe2)的基本要求。本项目开发的超高强、高抗应

5、力松弛Cu-Ni-Si-Al系合金,在保证强度和康盈利松弛的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电导率的大幅提升。突破的关键技术:①超高强、高抗应力松弛Cu-Ni-Si-Al系合金成分设计、铸锭洁净化、均质化和成分稳定化调控技术;②合金热轧—在线淬火与形变热处理技术;③合金带材板形控制和加工技术研究;④合金棒线材加工技术。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抗拉强度σb≥1100MPa(≥650MPa),电导率g≥20%IACS(≥58%IACS),200℃/100h下的应力松弛率R=(σ0-σk)/σ0≤11%。制备技术:半连续铸造。产品形态:板、带、管、棒、丝。知识

6、产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仅电气接触元件,如弹簧、开关、接插件、接线端子、连接件和高铁线夹等每年国内市场1.0万吨,以每吨20万元计,每年新增产值20亿元。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投入600-1000万元。产业化制备投入8000-10000万元。材新料李周Tel:13187215388;Email:Lizhou6931@csu.edu.cn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简介投入产出情况产业领域联系人3铬盐清洁化生产技术铬盐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我国铬盐产量约占世界的40%。目前,国内铬盐生产过程中存在焙烧过程铬转化率低(~

7、80%)、含铬废渣(溶出渣、胶质含铬铝泥、除钒渣等)中铬带损高且资源化利用难等问题,从而导致环境污染重、资源利用率不高,亟待解决。中南大学碱法研究所通过长期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功开发了含铬物料强化氧化焙烧技术、黄卤液中和除铝技术、铝泥综合利用技术、碱性液除钒以及除钒渣综合利用技术等系列铬盐清洁化生产技术,其中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已于2006~2010年在甘肃锦世化工先后应用于工业生产,目前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稳定:1)中和铝泥含水率从~85%降至~30%,铬带损由15%降至0.5%以内,并产出国标二级品以上Al(OH)3产品;2)除钒渣生产商

8、品级V2O5,钒回收率达80%;铬铁矿强化氧化技术已完成实验室小试和扩大试验,铬转化率>98%,溶出渣含铬<1%,目前该技术已处于工业实验阶段。该项目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