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探讨

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探讨

ID:23467734

大小:70.6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7

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探讨_第1页
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探讨_第2页
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探讨_第3页
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探讨_第4页
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事业财务与基建财务分开核算模式已不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合并后的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设想,以期引起会计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199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即长期以来,受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体制和国家财政预算编制的需要,作为高校经济活动一部分的基建财务与高校事业财务分开核算,高校事业财

2、务执行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基建财务执行财政部下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高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个高校为了抢抓机遇,扩大招生规模,纷纷加大基建资金的投入力度,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基建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与过去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基建体制和会计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分离已不适应目前的财务管理需要,二者必须合并,统一核算

3、。一、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必要性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将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按“大收入大支出”的管理要求,高校目前编制的部门预算已经包含有基本建设的内容,并且在部门预算编制目录中用“教育基本建设支出”项目进行反映。但由于两个会计体系的分离,仍无法完整地反映基建支出的具体情况,简单地以“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和报表汇总数进行概括,且《基建投资完成情况表》的数据与其它报表之间也不存在直接联系。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将会延伸

4、到基建财务中。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性的需要高校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高校整个经济活动的工具,最重要的是向报表使用者及时提供真实、可靠、有效的财务信息。过去高校主要向省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报表,以反映和评价财政拨款使用绩效。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学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筹资渠道也由过去的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转变为国家拨款、学校自筹、银行贷款、外来投资等多种渠道。国家拨款将越来越少,有的高校甚至完全依靠银行贷款,这就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众多报表使用者的需求。首先,银行作为债权人在贷款前和贷款后,都将时

5、刻关注高校的财务状况,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同时,高校决策者要想了解高校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必须将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两套账合并分析,才能作出更进一步的决策。但是,目前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分离造成高校会计有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两套会计报表。两个会计主体都通过各自的渠道上报,哪一套报表都只是学校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不能单独地反映高校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貌不便于高校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也不符合《会计法》对会计资料完整性的总体要求,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具体失真主要表现在:1.《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结

6、转自筹基建”是支出类科目,核算的是高等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的支出,年终结账时应将其借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结转后无余额。即“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是高校事业财务中唯一反应基建支出的科目。但是结合基建财务不难发现,此科目直接作为支出项目有点牵强。如果当年自筹资金拨款的建设项目在当年完工并形成固定资产的情况下,“结转自筹基建”科目作为资本性支出科目还说得过去;但基建项目建设工期一般情况下都是跨年甚至几年,即建设项目在当年末并没有完工,更不用说形成资产了,自筹资金拨款的一部分并没有使用而是在

7、基建财务的银行存款中,那么“结转自筹基建”作为支出科目就不准确了,实际上它只是资金存放占用形态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它的资产属性。因此,“结转自筹基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出,年终冲转后就会影响“事业结余”和财务报表中“事业基金”余额的准确1.目前高校贷款居高不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XX社会蓝皮书中显示:当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约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的高校贷款高迗10亿元至20亿元,贷款数字惊人。这里暂不谈贷款本身的风险,只从贷款的账务处理上探讨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分离的弊端。当前,大多数高校将

8、银行贷款反映在基建财务的“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下,事业财务并没有借款信息,这就很容易造成银行贷款几个亿,而事业基金却有结余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学校财务报表不能如实地反映学校整体的负债及风险情况,年终财务分析的资产负债率等绩效评价指标已毫无意义,不利于对高校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必然会高估偿债能力,低估偿债风险;也不利于学校领导进行科学决策,以便随时根据学校财力安排还款和借款,提高投资效益,严重的会走上盲目投资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