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的政治伦理意蕴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的政治伦理意蕴

ID:23470530

大小:59.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8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的政治伦理意蕴_第1页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的政治伦理意蕴_第2页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的政治伦理意蕴_第3页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的政治伦理意蕴_第4页
资源描述: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的政治伦理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的政治伦理意蕴【摘要】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是信息社会的时代产物,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匕然成为时代潮流,彰显了新时代社会大众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多元文化背景下,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受到两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也走向多元化,这给政府执政公信力提出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政治伦理意蕴。强化危机意识和明确责任意识是政府在新时期重构执政公信力的关键。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

2、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政治伦理【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6-0041-02随着信息技术的H益荇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政府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提供了强右力的支持,因而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自媒体时代的主力大军。然而,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建设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张关系。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往往是不可预计的,这就给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

3、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彰显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首先,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是公民基本政治诉求的集中表达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自媒体正在改变中国的传播格局,甚至引发了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变革。网络舆论世界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任何一种方式。几乎可以看到一切有关社会现实中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恶性事件、恐怖事件、公共卫生、环境恶化等各个方面的公共危机议题,并伴随着成千上万的网民参与其中愈演愈烈。据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显

4、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较2014年底增长11.3%,而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巾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6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9.8亿,较2015年1月增长11.4%,其中移动宽带用户总数达到7.59亿,占比达59.3%。这一组组巨大的数据足以说明,通过互联网表达观点、反映诉求,己成为网络舆论场的常态。网络舆情常常伴随舆论失范现象,虚假消息、恶意炒作、低俗营销、网络暴力等滋生蔓延。但是这并不足以武断地说网民的政治参与就是暴民政治,事实恰恰相反,

5、这正反映Y社会大众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逐渐觉醒。社会大众史无前例的网络政治参与使政府常常陷于被动和尴尬。对于政府而言,一味回避的嗳昧态度只能换来网络舆论更多的猜忌和怨恨。只有及时回应社会大众的关切,才会挤压谣言的传播空间,方会牵引舆情走向。其次,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渠道M络监督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批评监督更为有效,具有成本低、覆盖广、见效快等优势。例如在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以来,网络监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借助互联网信息渠道,一些知情者为国家纪律检察机关掌握贪腐国家干部的重要罪证提供了巨大的辅助作用。网络曝光似乎

6、已经成为国家反腐倡廉行动中的一把利刃,充分显示出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有学者称:“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己成为衡景执政水平的重要指标”[1](P.4)。针对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有人认为网络舆论犹如“洪水猛兽”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建议政府“防住了”就基本“没事儿了”。这种掩耳盗铃式的管理方法不仅不会凑效,反而会使得事情本身越描越黑欲盖弥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因此,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本身就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封建官本位的思想观念

7、在社会中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平等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和稳定发展。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原有的政治舆论框架受到冲击,突出表现在作为荇通公民的政治表达成为可能。网络舆情的出现使得一些以权谋私的官员“谈网色变”,欺上瞒下不作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丫。这不是网络舆情的胜利,这是监督权利意识觉醒的国家公民的胜利。再次,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是公民信息传递的“正义”推手研究发现,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的特征包括:传播主体全民化、传播时效即时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效果空前化,这是以往传统媒体时代几乎无法实现的事情。信息通过自媒体的传播速度特别快,甚至能够在短

8、时间内把一个小概率事件迅速升温发酵成社会公共事件。事实证明,网络舆情之所以受到空前的关注,原因在于社会大众评论往往有图片、有音频、有视频,这些素材相对于过去单纯的文字表述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大众之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