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32

广东省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32

ID:23474439

大小:11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7

广东省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32_第1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32_第2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32_第3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32_第4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32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通高中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3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轮复习语文模拟试题03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文化诉求:音乐教育的深层意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音乐起源于人类原始的劳动,在对自然的改造和实践过程中,人类将自身的感受和民族特性融入到本民族音乐的创作之中,最终形成了能够集中表现一个共同体文化特征、精神气质的民族音乐。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生态气候、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差异,世界上能够代表和表现民族特征的音乐风格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这样

2、说,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音乐形态。  以我国的音乐为例,狭义上讲,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各异,风俗习惯和民族信仰上存在差异,因此各民族的音乐形态也是风格迥异的。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带,藏族音乐的旋律优美辽阔、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从广义上说,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风格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也是不尽相同的。用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演奏的中国古典民乐集中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悠久的文化积淀,既体现了儒家的中正和平、温柔敦厚,也融合了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雅淡远的文化气息。因此,我们

3、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民族文化教育,教育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在音乐中感受祖先和历代先人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民族历史。音乐是最能深入人类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音乐是一种具有无穷力量的文化。音乐教育不仅在宏观上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具有强化作用,而且还能直接反映一个社会主导性的文化价值体系。一种社会所认同和坚持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往往通过社会上主流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因此,音乐教育对于认识本民族的文化

4、,增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开展音乐教育方面,需要注重展现音乐追求真、善、美的本质,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凸显以审美为核心价值理念的美育教育。音乐教育应首先树立一种观念,即坚持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把音乐当作一种社会精神的表达来理解。古往今来,在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音乐对于唤起民族精神,推动历史发展,歌颂进步精神,批判丑恶力量都产生过巨大作用。此外,音乐教育同样面对普通大众。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是个人综合文化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文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选自2017年1月5日《光明日报》

5、,有改动)1.从原文看,下列对“音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0-A.音乐起源于人类原始的劳动,它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人类自身的感受和民族特性。B.音乐的民族风格受到生产力水平、地理环境、生态气候、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C.音乐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因素。D.音乐在宏观上具有强化人们文化认同的无穷力量,因此音乐能够深入人类心灵。2.下列关于“音乐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足()(3分)A.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感受民族历史。

6、B.音乐教育直接反映一个社会主导性的文化价值体系,要坚持把音乐当成文化来传授。C.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所以要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以审美为核心价值理念。D.音乐教育能帮助人们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增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推断,正确的一项屉()(3分)A.中国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悠久的文化积淀,融合了儒、道两家的思想精髓。B.藏族音乐旋律优美辽阔,高亢嘹亮,和他们生活在高原地带有密切关系。C.音乐教育需要注重展现音乐追求真、善、美的本质,不需要进行音乐知识和技巧的训练。D.如果

7、人们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那么我们国家和民族整体文化水平,就无法得到发展。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朱竹君先生传姚鼐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

8、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