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ID:23476690

大小:54.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_第1页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_第2页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_第3页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_第4页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局中历史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此背景下,改善学生思维方式,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发展的需要。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探讨。关键词:高中历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通过一些具体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比较活跃,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握这个重要的时期,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

2、不但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要提升其探索能力。一、历史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出现知识面不够广的问题,就只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从而难以游刃有余地讲解历史知识点,这就会出现讲课不生动,难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就更谈不上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自身历史知识的储备,例如,在讲世界史中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知识点时,历史教师如果没有对政治经济学相应的知识加以学习与掌握,就会使得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历史知识时出现难以解释清楚其中深刻内涵的情况,从而使学生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要加强知识储备。教师可通过定期举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来丰富知识

3、储备,从而提局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历史感作为学生应该有深厚的历史感,可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在沉重的应试教育框架中只是喜欢历史,但对历史课程提不起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矛盾的局面,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历史观念相互融合、合二为一。可通过图书、网络收集相关资料,接着从学生熟悉、经常交流的社会热点或热播讨论的影视题材切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后还要对所讲课程进行延伸,布置并安排相关任务让学生主动完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话题的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例如,电视剧《甄?执?》,讲述清朝雍正

4、年间,美丽善良的甄?执右桓霾悔鲜朗碌牡口''可倥?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教学时老师就可以把这部电视剧融入清朝历史的讲解中,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选择上,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知识难点来进行,使学生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历史思维能力。比如,高中教师在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节内容进行讲授时,可以根据其中“西周宗法制”这一知识重点设计一些较为浅

5、显且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如“宗法制的内容核心是什么?”“宗法制有哪些特点?”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中历史教学老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体验,把历史学得更透彻。教师不需要讲得太满,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学习、探宄,学生可以直抒己见、主动思考。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领悟会更加深刻,还会得到不一样的启发和收获,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问、困惑进行引导、开发、小结,让学生豁然开朗。这种主动性发挥会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

6、现、勇于探索,自然而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分辨对错,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世界有更充分的认识,眼界更加开阔。参考文献:[1]贾琰.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6,16(27):189-190.[2]胡小丽.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5,6(17):1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