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ID:23498263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主题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描绘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的《古诗两首》;有描写了夏日池塘绽放的《荷花》;还有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的《珍珠泉》。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字音1、强调的字音横掠(luè)吹拂(fú)沾(zhān)水丝绦(tāo)仿佛(fú)

2、莲蓬(peng) 腹(fù)部 饲(sì)养泛(fàn)着 骤(zhòu)降跋涉(shè)濒(bīn)临裸(luǒ)露(lù)优劣(liè).xkB1.cOm2、多音字圈quān    挨āi    杆gǎn    载zǎijuàn     ái     gān      zài字形形近字佛—拂裁—载陡—涉俏—峭翠—脆聚—骤喘—瑞黎—漆词语1、四字词语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小巧玲珑 长途跋涉 濒临死亡郁郁葱葱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皓月当空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2、反

3、义词词语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清浊廉——贪功——罪正——偏奖——罚优——劣善——恶勤——懒3、量词一支歌曲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幅画面一阵微风一眼清泉一束金光一串珍珠一池荷花一片花瓣一担水一潭泉水4、词语填空(蒙蒙)的细雨  (嫩黄色)的小莲蓬   (锐利)的眼睛(锋利)的斧头  (高尚)的心      (料峭)的春寒句子1、比喻句(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3)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4)翠鸟登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4、。(5)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6)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2、拟人句(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2)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3)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3、诗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熟悉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课文《燕子》P2第二自然段第3句1、写到的具体事物有

5、:草、叶、花。2、“赶集”的“集”意思是:集合;聚集。《古诗两首》1、《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前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绿的枝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绿色的丝带)。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2、《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咏柳》中的“咏”在诗中的意思是(歌咏)。《春日》中“胜日”意思是(好日子)。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荷花》P8第二自然段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是比喻句。这里把(用大圆盘)来比(荷叶)。2、写了白荷花(3)种不同

6、形态。分别是(才展开两三片花瓣);(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3、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P8第三自然段。1、这一段文字写出了荷花的静态美。2、这个“画家”指(大自然)。《翠鸟》P18第1自然段。短文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四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描写羽毛又从(头)、(背)、(腹)三个方面。P19第3自然段1、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有蹬、飞、叼、贴、飞。2、翠鸟的两个特点:飞得快和眼睛锐利。《燕子专列》P23第3自然段书后习题P24纷纷(看出拯救燕子的人多);四处(寻找燕子的范围广)冒着、顶着、踏着、四处(

7、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P25第2自然段“拎”表达了人们一种(随意)的心态。P26“锋利的斧头”在原文中出现了两次,它象征着(人们对树木、森林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