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技术规范

悬索桥技术规范

ID:23510029

大小:36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08

悬索桥技术规范_第1页
悬索桥技术规范_第2页
悬索桥技术规范_第3页
悬索桥技术规范_第4页
悬索桥技术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悬索桥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悬索桥技术规范1.1施工准备1.1.1应根据招标、投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编制经济可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有计划地做好构件的加工、特殊机械设备的设计制作和必要的试验工作。1.1.2应做好施工现场准备,修建施工临时设施,安装调试施工机具及标定试验仪具,进行施工测量及复核测量资料,做好材料的储存和堆放,做好开工前的试验检测工作。1.1.3施工组织设计宜包括以下内容:编制说明,施工组织机构,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方法,施工详图,资源计划,总进度计划和进度图,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1.1.4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内容为: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

2、保证机构、质量标准程序、质量保证措施。1.1.5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施工监控,确保施工质量。2.1施工测量2.1.1施工测量的内容和要求1根据设计的精度,确定利用原设计网点加密或重新布设控制网点。2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桥涵轴线、墩台控制桩。3设置主要墩台、锚的沉降变形检测。4桥梁竣工后进行竣工测量:①测量桥梁中线,丈量跨径;②量墩台、塔、锚各部尺寸;③查桥面高程。5施工测量时必须由两人相互检查核对并作出测量和检查核对记录。2.1.2平面、水准控制测量及质量要求平面控制网可采用三角测量和GPS测量。平面控制测量、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3、041-20003.2.2条有关规定。3.1锚锭3.1.1基坑开挖时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在坑外和坑底要分别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而引起塌方或基底土层破坏,锚锭区范围内无地下水活动,采用地表水防排措施,防止渗漏水溶解腐蚀介质对混凝土造成腐蚀,对锚锭基础底部1m厚混凝土采用抗硫水泥。3.1.2两岸锚锭基底容许承载力不小于500Kpa,基坑开挖边坡1:0.5。锚锭区地基为砂质泥岩或泥质砂岩,遇水易软化和崩解,施工时做好排水措施,且避免持力层长期暴露。3.1.3开挖时为避免对基岩天然状态的扰动,应预留一定高度,待混凝土浇筑前人工开挖基坑,开挖施工全过程

4、应达到干作业要求。3.1.4计量与支付1锚锭基础开挖为干处挖方,基坑应严格按设计施工和开挖基坑检查项目检验符合要求。232为完成基坑挖方所做的地面排水及围堰、基坑支撑、错台、斜坡、平台等,作为挖基工程的附属工程,不另行计量与支付。3基坑土的运输作为挖基工程的附属工程,不另行计量与支付。4支付细目细目号细目名称单位441-1干处挖土方m³441-2干处挖石方m³441-3回填土方m³441-4回填石方m³3.1.5重力式锚锭锚体混凝土施工1由于锚锭体积比较大,锚块和散索鞍支墩基础共分四块浇筑,各块之间设置后浇段,后浇段采用微膨胀混凝土。2锚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温控设计及温

5、控设计方案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3在混凝土结构中布置冷水管,混凝土终凝后开通水冷却降温。设计好水管流量、管道分布和进水温度,是进出水温度控制在10℃左右,水温与混凝土内部温差不大于20℃。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采取措施进行温度控制,防止混凝土开裂,采用低水化热水泥。5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分层施工,每层厚度可为1~1.5m,视混凝土浇筑能力和降温措施而定。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前需对已浇好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清除浮浆,确保混凝土结合面粘结良好。层间间歇宜为4~7天。6混凝土浇筑完后应按照规定覆盖并洒水进行养护。7严格按设计进行各种预埋件的埋设。3.1.5锚锭施工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项目

6、允许偏差(㎜)锚锭结构轴线偏位基础20锚面槽口10断面尺寸±30基础底面高程土质±50石质+50,-200顶面高程±20面平整度5预埋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3.1.6预应力锚固体系施工1预应力张拉与压浆工艺,除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外,锚头要安装防护套,并注入防腐油脂。还必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第12章的要求。2拉杆、螺母和垫圈等加工件必须进行超声波和磁粉探伤检查。验收按JB4730-94《压力容器探伤标准》二级合格,每件均出探伤报告。233钢绞线采用环氧树脂全喷涂及预应力管道内灌注防腐油脂的双重防腐体系,锚头后端不封锚并留有换束所需工作长度。在特征

7、位置锚固连接部分设置压力传感器,施工及运营期间随时监测索股受力情况。4预应力钢束张拉控制应力为0.70fpk=1302mpa。公称直径为15.2㎜,标准强度fpk=1860mpa。在锚下混凝土强度达到90%时,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均采取后锚面单端张拉。按双控原则张拉,延伸量允许误差控制在6%以内,且不允许断丝。5根据锚固系统定位要求自行设计定位支架,并有设计、监理确认后实施。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要求项目规定值和允许误差拉杆张拉力符合设计前锚孔中心坐标(㎜)±10前锚孔道角度(°)±0.2拉杆轴线偏位(㎜)5连接器轴线(㎜)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