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ID:23512045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_第1页
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_第2页
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_第3页
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_第4页
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形势、道德危机的新挑战,强调道德教育的“首位”和重要性无可厚非,但实际上道德教育始终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的倾向,突出表现在目标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呆板等问题。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德育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德育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德育问题的化解,心理健

2、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一、问题呈现传统和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家长等教育者普遍关注受教育者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品德问题),而对他们身上的良好品德、发展潜能和积极愿望关注不够。因此,易形成重视问题矫正、忽视美德培养的消极教育取向。这种消极取向的道德教育,会使教育者更多采用挑剔、质疑、批评、指责、训斥、惩罚等消极方式对待受教育者,恶化道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和正面教育的影响

3、力,妨碍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培养。因此,本文提出积极道德教育的主张,强调通过营造积极的道德教育氛围与环境,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资源与潜力,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资源,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并在积极品德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身的不良品行,因此,是致力于挖掘受教育者身上积极资源、改善道德教育关系、提高道德教育实积极道德教育通过营造积极的道德教育环境,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资源与潜力,  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资源,实践积极的道德行为,逐步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并在积极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克服与预防不良品德,因此,是致力于挖掘受教育者积极资源、改善道德教育关

4、系、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一种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  二、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积极地情绪体验、快乐与满足、乐观主义等;二是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个性力量、兴趣、价值等;三是积极的机构,包括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四是积极的活动,其中积极的主观体验主题中所包含的各种积极体验类型,正是当前中职学生大部分学生所缺失的。因此,将积极心理学思潮中所倡导的积极主观体验与中职德育相结合,通过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理论所指导的中职学生德育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使更多的学生摆脱消极

5、的德育教育,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课题研究目的定位为:  (一)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德育教育,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三)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构想包括(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体系、学生活动,自律体系、班主任工作体系、德育导师制)。  三、主要观点第一,中职教育是一种不同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也应当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中职学校利用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的文化积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

6、那么就非常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获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德育教育对培养中职学生积极情绪(自尊、团结、文明、勤奋、开拓)的培养、消极情绪(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的处理都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第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德育教育对提高中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三个纬度,即个体对过去生活的满意度、对现状的主观体验和对未来的希望等。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方案时,特制定包括对情绪的调节,对现状的幸福体验及对未来的希望等三个方面相关主题的辅导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目的。第四,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中职

7、德育的指导意义。就目前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状况成果分析,教师更多的还是将目光停留在关注“问题学生”层面。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学生”相对于学生的总人数比例并不高,因此从学生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出何种理论指导的中职德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多数“健康学生”进行教育。第五,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德育可以发现和挖掘中职学生的积极品质,使他们对美德以及美好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充满着渴望,重新建立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获得更加满意的生活。  四、方法应用  (一)建立积极道德教育关系。人性先天具有善的潜质与禀赋,蕴藏着巨大的德性发展的空间和潜能,

8、而且人的本性也是趋向于善的。如果能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