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

ID:23513130

大小:3.20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1-08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秒杀高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考纲要求]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0.3~0.6℃。2.主要原因(1)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毁林。3.影响(1)直接后果: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2)二、臭氧层的破坏1.臭氧层作用可以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明显。3.

2、原因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使用。4.影响(1)危害人体健康。(2)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三、大气污染与酸雨1.大气污染(1)污染源: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2)污染物2.酸雨(1)定义:pH值小于5.6的降水。(2)成因:工业排放的含硫污染物与水汽结合形成的亚硫酸和硫酸。(3)危害(4)分布: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为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5)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酸雨严重?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土壤呈酸性,有色冶金工业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大等。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地区差异人地关系模式图1.环境问题的

3、产生(1)环境污染指由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的质量退化,从而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动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降低,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导致

4、的生态失衡现象,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资源枯竭可导致生态破坏,同时,生态破坏也会引起资源枯竭。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区域性:①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度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利用资源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

5、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2)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因为大气运动、洋流、地表径流等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等。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方法(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

6、,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

7、,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考点常考题型环境问题的表现 以某区域人类活动为背景,考查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表现以示意图或统计资料为载体,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例1] (2012·江苏高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

8、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         B.②C.③D.④(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思维流程]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