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

研讨“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

ID:23549673

大小:6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8

研讨“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_第1页
研讨“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_第2页
研讨“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_第3页
研讨“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_第4页
研讨“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讨“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讨“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新加坡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中国正在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应该立足中国实践基础,更多借鉴亚洲国家的改革经验。比较政策分析应该导向更有效的政策学习。新加坡1980年代开始的公立医院改革,与筹资改革相配套,以公司化为主要内容,在保证政府对医院产权所有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政策工具,重组医疗领域的各种激励机制。在财政投入方式、供方支付方式、法人治理机构、政府监管方式和信息披露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值得中国借鉴。新加坡的经验说明,对于医疗服

2、务这个存在天然性市场失灵的领域,要达致资源合理配置,让市场发挥作用,必须以增强而不是削弱政府的调控力为前提。政府应在保持公有产权和必要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各种政策工具。  关键词:新加坡;公立医院;医改;政策工具;政策学习  1008-1569(2010)03-0044-09    一、研究背景与意旨    对于很多经常强调“中国特殊国情”的评论者和分析家而言,一个面积只有70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的“蕞尔小国”的公共政策经验,很难借鉴到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然而,中国恰恰有为数不少的政策“创新”,就是师法新加坡共和国这样一个东南亚小国。对整个中国社会

3、福利领“医改”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工具由.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域影响深远的“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是学习了新加坡的保健储蓄模式。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实施与改革的轨迹确实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性有着深刻的关系,但更深层次上乃是受一系列经济规律的驱动,这些根本性的规律,超越了国别的界限,是政策制定者和分析者在进行比较政策分析时必须注意的理由。事实上,除了世界闻名的保健储蓄制度,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体系也相当成功,筹资一供给、公共支出一私人负担的合理配置让新加坡卫生总费用维持低位的同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绩效。尤其是考虑到该国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还不到2%便取得

4、了如此引人瞩目的成就,新加坡医疗系统的成本效率相当惊人。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医疗卫生体系的评估中,新加坡在192个国家中排名第6位,远远超过亚洲其他国家。  2009年,在千呼万唤之后,新的“医改”方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终于出台,并作出了三年8500亿增量投入的财政安排,新“医改”正式上路。在改革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公立医院改革由于利益盘根错节、历史包袱积重、牵涉面广,成为公认的难点。改革试点方案在一再推迟之后,终于在2010年2月正式公布,而细部的操作方案仍然不甚明朗,足见改革难度之大。从某种作用上讲,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直接关乎“医改”的成功与否

5、。在各界对美国模式的迷思逐步廓清而完全福利国家路线又无法在中国存活之时,把比较研究的关注目光转回各方面情况更为相似的亚洲是必定选择,这也正是近来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关注的是新加坡的公立医院改革经验。中国和新加坡的国情虽然有诸多不同,但两国的医疗系统在若干重要方面却非常相似,为比较政策分析和政策学习提供了前提。首先,两国的医疗系统均为公立主导。虽然在门诊方面民营部门已经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整个医疗系统仍然是公立医院占据主导(新加坡四分之三的住院床位均在公立医院)。这为改革提供了优越的组织基础。其次,两国的医疗筹资体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作为中国医保重要组成部分的城镇职工基本

6、医疗保险的核心即是新加坡的储蓄模式。此外,在更为重要的政治层面,两国的权威型政府在贯彻政府意志、动员社会经济资源和保证政策连续性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能力。本文旨在总结新加坡公立医院的改革经验,分析支配公立医院改革的普遍规律和新加坡的改革策略,并为跨国界的政策学习提出倡议。    二、新加坡公立医院的改革历程    新加坡在1965年之前一直是英国殖民地,殖民政府亦将英国以税收为基础的国民保健制度复制到新加坡。公民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服务的供给者几乎均为公立,公立医院接受政府的全额拨款。这一制度在新加坡获得独立并建立共和国之后的十多年间一直得以保持。进入1980年代,随着各种现代医疗技术

7、和装备的更新、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日益富裕的国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卫生总费用增长加速,一直有反福利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逐步感受到改革医疗系统的压力。  1980年代开始的新加坡医改,最重要的一个策略即是先进行筹资制度的改革。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筹资制度来分担政府支出、调节供方行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将很难走向深入。1984年该国正式建立了保健储蓄后,费用分担机制不断完善,其后又建立了大病保险的健保双全计划和医疗救助的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