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

阐述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

ID:23565751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9

阐述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_第1页
阐述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_第2页
阐述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_第3页
阐述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_第4页
阐述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述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述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宁波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在引起词义演变的众多因素中,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因素是内部理由,而语言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外部理由。本文以词语的多义引申为视点,探讨宁波商贸和海洋文化如何通过隐喻和转喻等认知加工手段,使宁波方言中的一些词语携带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宁波方言词义演变地域文化隐喻转喻  一、引言  目前,对宁波方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中

2、,词汇研究占有较大的比重。周志锋、徐波等学者在词汇领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周志锋以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为依据,对《宁波方言词典》中未曾溯源的若干词条作了考源研究[1]。徐波从构词特点和语法功能等方面考察了宁波方言中的词缀[2]。迄今为止,对宁波方言的研究大多集中和局限于对语言特色和演变过程的现象描述,很少有文献探究宁波方言演变的内在和外部理由,也少有文献探究宁波方言形成其地域特色的理由。  词是语音和作用的统一体,词在音义结合后便具有相对的稳固性。但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词义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演变性。社会历史发展、语言接触、新事物需要命名等多

3、方面因素会引起词义演变[3]。上述因素是词义演变和词义延伸的外因。与此同时,词义演变并非随意或杂乱无序,往往具有其内在的认知理据。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隐喻和转喻两个方面来讨论宁波方言词义演变的内部动因。同时,结合宁波的社会经济文化,从语言的外部环境来解释宁波方言形成其地域特色的理由。  二、词义演变的内部和外部动因  一词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体现了人类的认知规律,是词义历时演变的共时体现[4]。所以,本文把宁波方言的本源词义作为该词的最初义,把引申义作为该词的演化义,从一词多义的共时现象来研究其历时的演变。  (一)词义演

4、变的内部动因  目前地域文化与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不少学者认为认知心理是词义演变和一词多义的重要内部机制。比如,沈家煊认为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主要是重新分析和类推[5]。“重新分析”是从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相关的概念,是概念的转喻;而“类推”是从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相似的概念,是概念的隐喻。①  (二)词义演变的外部动因  语言和外部世界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语言是客观世界和社会文化的反映,而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文化又会使某一语言形成其自身的特色。人类所有语言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因为全人类面对的是同一或基本相同的

5、客观世界,共享自然规律。另外,人们还有相同或类似的身体器官、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6]。但是,不同语言之间(包括方言之间)又存在差别,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不同语言群体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存在一定差别,而这种地方外部世界又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活动。比如,类推过程中参照物(如源域)的设定。换而言之,我们认为在普遍心理世界的基础上,不同语言群体还拥有一个群体心理世界,而群体心理世界又会影响地域性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宁波地处东部沿海,便利的海运和内河航运,高度发达的商贸经济和海洋文化是宁波的地域特色,它们构成了宁波方言的外部世界环境。这种外部环境影响着宁波人的

6、群体心理世界。比如,宁波人倾向于选择与商贸和海洋文化有关的事物作为源域来进行隐喻和转喻等认知加工,从而使得宁波方言的词义演变具有其地域特色。  三、宁波地域文化与方言词义演变的认知分析  (一)隐喻机制  隐喻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核心人物Lakoff和Johnson把隐喻看成是一种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他们认为隐喻是指用具体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的认知方式,亦即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其认知的基础是两个概念在结构上的相似性[7]。  宁波方言以隐喻为机制而引起词义演变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货”。“货”的本义为“货物、流通中的商品”

7、,如“便宜货”“时鲜货”。后来,“货”原先具有的“货物”义逐渐消退,最终衍生出词缀用法。以下是宁波方言中以“货”为后缀的常用词:①“荤/素货”,意为“荤/素菜”。如“渠(他)吃饭时爱吃荤货。”②“肚里货”,指“物体的内部构造”。如“格(这)机器的肚里货和总(全部)坏掉了。”从“货物”到“非货物有形物体”是“货”词义演变的第一步,这一演变以隐喻为机制,隐喻中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性是两者均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形物体”。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货”的指称范围甚至扩大到人或其他抽象事物,比如,“大货、小货”。见下例:  父母或长辈用来指称家庭内部的小

8、辈:“我有两个儿子,大货(大儿子)为人忠厚,小货交关(很)滑头。”  宁波方言以“货”为后缀的词还有“实货”,指事实情况。比如,“侬不要转弯抹角,把实货讲给我听。”另外,“实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