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

试谈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

ID:23570609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9

试谈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1页
试谈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2页
试谈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3页
试谈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4页
试谈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谈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历史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课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实是复杂的,究竟什么是最有作用的内容却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所以,仅仅以转变史事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式和主旨是不够的;其二是把学习重心由史事内容转为历史策略。当然,这里的历史策略主要是指史料的运用,历史学家须经过史料研究与鉴别的工作,才能对研究主题下结论。提供学生基[关键词]历史哲学,中学历史教学,理解  []B []0457-6241(2008)09-0013-05    分析

2、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正如英国历史教育学者李彼得(P.J.LEE)先生在《历史教育与历史哲学》一文开篇所言:“公正地讲,英国大多数历史老师认为历史哲学(如果他们有这个概念的话)是一个事不关己,甚至是曲高和寡的活动,与他们实际考虑的事情不相关。”所述情况在我国也依然如此。分析的历史哲学对于日常的历史教学难道真的就如此虚无缥缈吗?其实,从现实发展来看,分析的历史哲学曾经指引和转变了中学历史教学及其研究的基本走向;从逻辑分析而言,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也需要接受分析历史哲学的批判和洗练,对于两者的关系实不可不察也。    一    一般来讲,1951年沃尔什的《历史哲学——

3、导论》一书出版之后,分析的历史哲学与思辨的历史哲学之分在术语中得以确立。近来,分析的历史哲学异军突起,它以历史学为对象,以批判或分析史学研究中的程序、范畴和术语为己任,讨论历史学的前提假设与论证方式、历史理解与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等理由。它意在表明历史知识是如何可能的,做的是概念的、逻辑的分析与澄清的工作。以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为代表。西方分析历史哲学的兴起,借用康德的说法就是要解决这样的理由——史学,作为一种知识或科学,是怎样成为可能的。康德认为在哲学上不首先去探讨认识的能力和性质,就径直去认识世界的本质,那就好像是飞鸟要超过自己的影子,是一桩完全不可能的事。

4、分析的历史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解释历史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来,面对的理由更多的是历史认识是什么,而不再是历史本身是什么。简而言之,即从以前对历史的形而上的研究,转移到对历史的知识论的研究上来。  分析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在20世纪后半期,英美历史教学改革中表现尤为明显。20世纪70年代英国历史科危机发生后,在如何回应“读历史有什么用?”这个理由上,诚如周孟玲先生在《知识与实际:英国历史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理由浅析》一文中所介绍的,先后出现了以下三种倡议:其一是变动学习的内容,强调一些更有时代性、社会性的题材,旨在提升历史课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实是

5、复杂的,究竟什么是最有作用的内容却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所以,仅仅以转变史事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式和主旨是不够的;其二是把学习重心由史事内容转为历史策略。当然,这里的历史策略主要是指史料的运用,历史学家须经过史料研究与鉴别的工作,才能对研究主题下结论。提供学生基本的史料,让学生感受历史、解答理由、判断真伪,历史科就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了。但令人怀疑的是没有历史知识做基础,这样所谓的鉴别史料,很容易变成猜谜游戏;其三是从历史知识的本质、历史学的思维中找答案,强调培养学生成熟的历史思维和史学概念,并强调要与所教授的史实内容相结合。我们可以看到,对历史知识性质的探讨就是属于分析历史哲学的认识范畴

6、。  在分析历史哲学的指引下,在当时英国的“新历史科”(Nepson)在《理解过去:程序与内容》一文中所指出的,时下的历史教学研究取得了两个重要进展:“第一个是转向历史学的概念,即强调历史学科的研究策略,让学生把作为证据的资料广泛地和发挥地加以运用,使学生重构历史的情景。第二个是根据学生对实际历史境况的反映与理解,着重分析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理解的主要方面之发展。”  比如,1992年,在英国历史教育学者李彼得(P.J.LEE)和逖更逊(A.Dickinson)主持下,开展了“儿童历史概念与教学取向”(CHART,Con-ceptsofHistoryandTeachingApproach

7、es)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是英国“改革与变化:教与学的质量”(InnovationandChange:theQualityofTeachingandLeaching)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儿童在第二层次理解力的进程。第二层次的理解指的是史料、神人、变迁和因果关系等结构性概念,而非第一层次的理解——具体的历史内容,如君主立宪、通货膨胀的一般描述。“第二层次是较高的层次,但不是指一系列具体概念中,对于低于它的概念起领导作用的较高层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