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ID:23576205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分组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分组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分组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分组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分组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组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组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从实验中不断地积累。有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实验,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五大弊端:一是实验教学大都停留在“教师演,学生看”的阶段,学生动会少。二是学生热情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师生、生生之间没有起码的互动。三是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少得可怜的实验不过是“填鸭式”教学的重复。四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的珍贵和试剂药品的毒害作

2、用,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不敢创造性地大胆实验。五是实验过程缺乏探究性,致使学生探究能力差,实验素质低。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探究,面对实验仪器一筹莫展。  二、分组探究实验的应用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使化学实验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动手能力。而分组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受一线教师的青睐。  1.不同卖验方式的故果对比我们选择“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来开展不同实验教学的效果对比,在不同班级尝试用三种方式教学:  一个班级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另一班级由学生上台

3、演示实验,教师在旁边引导学生一起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由于学生操作动作不熟练,药品取用量把握不好,有部分同学在下面起哄,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第三个班是教师提出任务,设置疑问,让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三种实验教学的结果表明,学生收获最大的是第三种,学生不但说出了现象的变化:浮、熔、游、响、红,还通过手的触摸感受到了热量的变化,并注意到钠在反应时熔化变成“水银球”,钠周围的水里还产生了小气泡。从物理、化学性质的角度探讨和分析原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老师的及时肯定,学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2.

4、分组棵究與硷的注意事项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由此,在分组探究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参与的氛围,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只有思维参与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很多情况下,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不需要教师提示,就可以从实验中总结出实验的规律。例如酸的通性,把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滴人酸溶液中,学生根据实验就能说出实验结果。  (2)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还学生探究的自由。虽然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但在分组探究实验中,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学习知识。例如

5、,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学生亲自动手,分组实验,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制得Fe(OH)3胶体。实验时学生发现当水接近沸腾时滴人饱和FeCl3溶液再加热一会(此时水未沸腾)也会形成胶体。并且通过对比,可以很好地区别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  (3)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教学活动是一种有序活动,学生的参与能力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形成,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例如,讲Fe2+和Fe3+检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相互讨论交流实验体会和结果,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检验方法。

6、  (4)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鼓励学生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假设,通过实验加以检验。实验设计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讲氯水的漂白性时,增加这样一个实验:将Cl2通入加了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时,发现红色褪去,让学生探究其原因,探讨是由于HCIO的漂白性引起的,还是由于Cl2与NaOH发生了反应,请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5)分组实验中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操作的严谨不能任意修改。出现问题要寻找原因,或者重做。  总之,化学分组探究实验教学要立足于便于操作、直观、合理节约时间、提

7、高教学质量。简而言之,教书是理论传授,实验是实践示范。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培育出有用人才。 王秀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