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ID:23581701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_第1页
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_第2页
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_第3页
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_第4页
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H第_二0教l育A资源y网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009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总要求是:“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具体要求为“识记(A)”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②识记文学体载常识;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从近3年课标地区的考试实践来看,除福建卷在2008年单独考查了“名著赏析”外,其余省市除浙江单独考查外,多数与名篇名句.古诗文阅读甚至现代文阅读结合考查。“作家作品”考查“重要”的,“文学常识”突出“常”。这一考点有渐热的趋势。

2、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各省市的赋分不等,在4--11分之间。多数为5--8分。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少的趋势,以减轻考生备考的负担。考查的重点是名篇及名篇中的名句(景中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题型有渐冷的趋势。从2002年起,语文高考试卷增加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考点。这是对过去同类考试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1998年以前,高考有“默

3、写中国名言警句”一项。比较这两个相似的考点,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为了引导高中生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常见”的,知名度高的。不同之处是现在的要求提高了,增加了“篇”的要求。我个人倾向于“名篇”中的“名句”这样的理解。再从试题的表述看,过去是“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现在的表述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很显然,过去试题着眼于句,而且每小题只要求默写一句;现在的“空缺部分”,从2002年-2009年的试题看,至少是相连的两句,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外

4、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多则要求写出四句甚至五句,如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的五句,这实际上隐含着“篇”的要求了。从默写的内容看,过去多为“警句”。所谓“警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语句”从当时的具体试题看,多为包含哲理的句子。现在试题的范围扩展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现的是一种人情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意味深藏的景物描写。默写这样的句子在过去的试题中似乎很少见到。再从默写的材料看,过去默写的名句多来自课本以外,课本内的则比较少。去年的全国卷和二省一市的试卷,默

5、写的材料,无论是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还是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清平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今年的李密《陈情表》.杜甫的《登高》。则全是来自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而且全是要求背诵的。记得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谈到“默写名篇名句”时,有两点是值得重视的:一.默写不会为难考生,要求默写的是学过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在“知道”前似应加“应该”二字);二.在谈到如何命题时说道,给篇名或者给首句,要求写完全篇。(见《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2期)前者强调的是默写内容的知名度

6、,即“常见”,这已经得到证实。后者强调“篇”的概念。今年又说“名句名篇的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在此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句则更好。”事实证明,张先生不是随便说的。文学常识:虽然高考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但除少数省市考查外,多数试卷不考文学常识。全国卷已经连续多年都不考文学常识了,其他省市试卷也大多不考。2009年,只有重庆.湖北.江西三个省市的试卷考查了文学常识内容,涉及到钱钟书.罗曼?罗兰.马歇尔等作家和作品,以及中国现代小说.桐城派等文体常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熟知的一些内容。文学常识题型以填空题为

7、主,个别省市有选择题(如09年北京卷第5题)。分值为2—3分。名句名篇:名句名篇的默写是每套试卷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使更多的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多数试卷都设置了二选一.四选三或五选四等多种形式的选做题。从考查内容上来看,全国卷Ⅰ.卷Ⅱ,2009年几乎全是古文名篇,像《论语》.《劝学》.《进学解》.等,也有《蜀道难》《等高》《归园田居》等诗歌,几乎是古诗文对半的。其他各省试卷,考查涉及的古诗文名篇各异,古文名篇如《论语》.《孟子》.《劝学》.《阿房宫赋》.《赤壁赋》等;古诗名篇如《离骚》.《蜀道难》.《锦瑟》.《等

8、高》.《归园田居》等。而现代诗文的默写,只有江苏卷中的一个小题是关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名句默写的,其他全是古代诗文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