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

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

ID:23583430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_第1页
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_第2页
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_第3页
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_第4页
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池塘鲫鱼养殖新技术鲫鱼因外观好看、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又因食性杂、耐低氧、易养殖、生长快、产量高、销量大、价格稳而一举成为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养殖前景一直被看好。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充分利用当地池塘养殖优势,积极推广高密度、高投入和高产出的鲫鱼养殖新技术,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欢迎。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养殖条件  1.塘址选择  塘址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饵源丰富,周边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并适合鲫鱼养殖的地方。  2.池塘设计  为便于养殖管理,将池塘开

2、挖成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宜为5~10亩,长宽比为3∶2,池坡比为1∶2.5~3,水深1.5~2.0米,池埂坚固,护坡完整,池底平坦,土质以偏碱性的砂壤土为佳。  3.机电设备配置  以10亩养殖池塘为例,配备7.5千瓦潜水泵2台,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2台(微孔增氧按0.15~2.0千瓦/亩的标准配置),120瓦振动式自动投饲机2台。  4.进排水系统修建  根据池塘周边的环境条件,修建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将进水口设在池塘一端的最高水位处,排水口设在对角的最低水位处。进水口安装60~80目筛绢布制成的网袋,以防野杂鱼及其鱼卵等敌害进入池内;排水口用双层钢丝网封紧

3、扎牢,以防塘鱼外逃。  5.投饲台搭建  选择在池塘北侧池埂中部搭建投饲台,伸向池内3~5米,高出池塘最高水位40厘米左右。台面选择木板或水泥板,下面用水泥柱、砖砌柱或木桩支撑固定。投饲机安装在投饲台伸向池内端。投饲机投喂饲料具有自动定时、定量抛洒、撒落均匀、分布面广、节省人力和饲料利用率高等优点。  二、养殖准备  1.池塘清整  冬季抽干池水,铲除池边杂草,修补池坡缺口,堵塞四周漏洞,加高加固池埂,清除池底淤泥,保留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本文由.L.收集整理池塘清整后,冻晒池底数日,以疏松土壤表层,改善通气条件,加速底质有机物的转化。  2.灭菌除害  

4、鱼种放养前15~20天清塘,改传统的1次清塘为2次清塘。第一次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75~100千克/亩,方法是在池底挖几个小坑,坑内加入生石灰后用水乳化,趁热全池泼洒,不留死角。第二次用溴氯海因带水清塘,用量为100克/亩。待生石灰药性消失后,用清水将石灰冲洗掉,然后向池内注水50~60厘米深,将溴氯海因加水2000~3000倍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以迅速、彻底地杀灭病原菌、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3.培育饵料  灭菌除害后,向池内投施肥料,以培养生物饵料。一般投施经发酵消毒处理的鸡、牛、猪等畜禽粪肥(以鸡粪为佳),施肥量为200~300千克/亩。3~4天后再

5、泼洒复合微生态制剂稀释液,促使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种群,增加池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尤其是红虫的数量,为即将入池的鱼种提供天然生物饵料。生物饵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任何人工饵料无法替代的,具有增强鱼种体质、提高放养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作用,广大养殖户应予以高度重视。  4.设置食场  在投饲机前方用20目网片围成以东西为长、南北为宽的长方形食场,面积30米2左右。网片下缘入水50厘米,网片外围用竹竿固定,上缘用泡沫塑料或PVC管(直径10厘米)做浮子。设置食场后,鱼种集中摄食,便于观察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且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6、三、鱼种放养  1.质量要求  俗话说种好鱼满塘,这充分说明鱼种质量在鱼类养殖中的重要性。对同龄鱼种的质量要求是:规格整齐、膘肥体壮、体色鲜明、头小背宽、尾柄粗短、游动活泼、溯水力强、鳞片完整、鳍条无损、无伤无病和无寄生虫。广大养殖户可利用小塘口自己培育鱼种,也可在成鱼池中套放夏花培育鱼种。放养自己培育的优质鱼种具有适应能力强、放养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和出塘规格大等优点。  2.放养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应根据水深、水质、肥料和饲料等情况,选择多品种、高密度的放养模式。一般以鲫鱼为主养鱼,鳊鱼为次养鱼,鲢、鳙鱼为配养鱼。鲫鱼种放养比例占70%

7、,鳊鱼种占20%,鲢、鳙鱼种占10%。在主养鲫鱼的池塘内,禁止搭配放养青、草、鲤鱼等,不然会对鲫鱼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3.放养规格  鲫、鳊鱼种放养规格为50~60克/尾,鲢鱼种为150~200克/尾,鳙鱼种为200~250克/尾。  4.放养密度  鲫鱼种放养密度为1600尾/亩,鳊鱼种为500尾/亩,鲢、鳙鱼种为200尾/亩。  5.放养时间  为了达到早适应、早摄食、早生长、早受益的目的,鱼种放养宜早宜迟。养殖户应将传统的春放冬捕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冬放冬捕的新养殖模式,即于当年冬季放养鱼种养殖至翌年的冬季将成鱼捕出,然后进行下一轮的养殖。一般选择在12

8、月放养鱼种,此时水温较低、水质稳定,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