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ID:23586727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9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_第1页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_第2页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_第3页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_第4页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造性科学思维中的意象科学概念是如何起源的?在科学进步中科学概念是如何演变的?在科学研究中心理意象(mentalimagery)的作用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提出理论的?这些问题长期吸引着科学家和哲学家进行不懈的探索,后来又引起科学史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科学创造过程同于艺术创作过程。科学发明恰如伟大的艺术作品、音乐作品或文学作品的问世一样,也是智力活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精神从外部世界吸取很少,输出却很大。这是无法用言辞或数学方程描述的过程。一个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创造性思

2、维的成果大于它的部分之和。例如,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由有限的字母和单词构成的,每一个不是文盲的人都能(借助于词典)使用它们。但是,莎士比亚、曹雪芹何以能利用它们创造出不朽之作,而一般人却不能呢?音乐符号比起词汇来要少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易于理解莫扎特、贝多芬的乐曲。油画颜料谁也会买到、会涂抹,但是达.芬奇、梵高是如何用同样的颜料绘出惊世名画的呢?正如伟大的作家、音乐家和画家以独一无二的方式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以大胆的新方式构造词汇、音符和色彩的组合一样,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如此,只不过科学家的构

3、造元素是概念和数学符号而已。诚如爱因斯坦所说:“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cosmos)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不管各种创造者的方式多么迥异,由于其目的相同,结果是:在创造的时刻,各门学科之间的屏障往往就消失了;在创造者身上,他们的心理机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科学家而言,面对同样的实验材料和数学技巧,为什么发明家能以新方式解释这些材料和运用这些技巧呢?美

4、国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阿瑟.I.米勒在他的专着《科学思维中的意象》(1984年)和撰写的论文“意象、审美和科学思维”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饶有趣味的探索。米勒认为,科学发明家是以不同的心理意象方式来辨认、选择组合的,从而构造出有用的组合即科学发明。米勒以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为背景,以彭加勒、爱因斯坦、玻尔和海森伯的科学创造为例,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心理意象在科学发明过程中的作用,勾勒出创造性科学思维的动力学。米勒之所以选取上述四位物理学大师为对象,不仅仅因为他们是现代物理学两大理论支柱——相对论和量子

5、力学——的缔造者;更重要的是,他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迫使他们不得不深入到一个更为复杂得多的问题,即创造性科学思维的心理机制和日常思维(科学思维不过是日常思维的提炼)的本性问题。米勒指出,彭加勒的心理意象方式是感觉意象(sensualimagery)。的确,彭加勒在一篇内省分析或自我分析的讲演(这篇题为“数学发明”的讲演是一篇极为有趣的材料,被公认是对心理学的重大贡献。该文已由作者译出,刊登在《世界科学》1986年第3期上)和其他科学哲学著作中提出,富有创造力的数学家都是一些用图像思维的人,这些图像

6、可以是视觉的或感觉的,其中后一类能导致数学发明。他把感觉意象定义为“迅速地领悟论据整体的能力,……也可以说是这种秩序的感觉或直觉”。在彭加勒看来,数学创造并不在于用已知的数学实在造成新的组合。任何一个人都会做出组合,但是组合的数目是无限的,它们中的大多数完全无意义。创造恰恰在于不作无用的组合,而作有用的、为数极少的组合。“发明就是辨认、选择。”可是,怎样在无数的组合中辨认、选择呢?这就是靠科学家的直觉(眩惑的洞察力)和审美感。和谐的、同时也是有用的和美的组合能激起数学家的这种特殊感觉,使数学家能

7、够毫不费力地包容全体,于是一个秩序井然的整体便处于数学家的双目之下,使其能预见数学定律。彭加勒的感觉意象与莫扎特的听觉意象有异曲同工之妙。莫扎特能用精神之耳听到新的、当时还未写出的曲谱,这个曲谱不是相继的片断,而是同时一齐来到的。对他们二人而言,新的创造物的形式是实质性的,而细节是随后而来的。彭加勒认为创造性思维发生在有意识的工作-无意识的工作-有意识的工作-证实的循环过程中。他这样强调无意识的作用:潜在的自我无论如何也不比自觉的自我低下,它能够辨认,它机智、敏锐,它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凭直觉推测

8、。但是要使潜在的自我富有成效,一方面有意识的工作必须在它之前,另一方面有意识的工作必须尾随其后。正是这种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的特殊感觉或感觉意象,起到了精巧的筛子的作用,它筛掉了大量的无用组合,留下了和谐的美的组合。这些美的组合引起了数学家的精神的共鸣,从而从无意识领域闯入意识领域。这就是科学家顿悟或灵感突降之时,也是科学创造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爱因斯坦的心理意象方式是视觉意向(visualimagery),这是德语文化背景特有的心理意象方式。这种方式至少可以追溯到康德的“通常的直观”,它是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