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

ID:23590514

大小:65.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09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_第1页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_第2页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_第3页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_第4页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 乡村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湖北木兰乡个案分析内容提要:本文在对湖北黄陂区木兰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村民自治背景下乡对村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以及“村治”对乡政务的影响,认为目前乡村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财政与村财务处于困境、地税征收压力与泡沫成分上升、村自治功能发挥不良、农村经济粗放发展、乡与村利益矛盾突出等。文章还剖析了村民自治背景下乡行政主控型乡村关系的形成及原因、“乡政”与“村治”的互动关系、乡村建制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向等问题。.L.编辑。关键词:村民自治乡村关系乡行政主控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推广和深化,1983年农村实行了政社分开,恢复了乡镇建制,1987

2、年开始试行村民自治,形成了“乡政村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在此模式中,乡镇政府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脉络终端,村则成了村民的自治单位,“乡政”指导“村治”,“村治”是“乡政”的基石。此后,不少学者探讨了乡政与村治的模式。我们认为,无论是乡政还是村治模式的构建,都不可能是乡和村当中的某一个层面上、单一视角下的构建,而应该是根据整个农村社会环境,尤其是在乡村互动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现实设计。因为,乡与村的性质虽然不同,但关系却异常密切,具有高度相关的互动性。解剖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对“村治”和“乡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解读乡村社会和研究农村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这也

3、正是本文研究的基本逻辑起点。一、木兰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概况1.地理、经济和社会状况木兰乡地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原名塔耳岗乡,原有35个村,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50.3亩,其中水田21796.3亩,旱地6754亩,人口38000余人,计8158户,其中劳动力17205人①。水稻和小麦为主要农作物。2001年黄陂区将邻乡的7个村划归了塔耳岗乡,并将8个小村合为4个大村,于6月更名为木兰乡。现该乡有38个村、247平方公里土地、54700余人。木兰乡交通较为方便,但该乡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企业纳税户在1996年为8户,到现在只有1户。其经济定位于三大支柱:一为

4、基础性农业,二是开垦山丘种植板栗,三是开发旅游产业。2.乡和村的组织结构(1)乡级组织结构状况。木兰乡的主要组织有党委、政府、木兰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简称木兰湖管委会)和其它一些组织,其中木兰湖管委会与乡政府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该乡党委、政府与木兰湖管委会编制总数为56人,再加上“七站、八所”的人员共计197人,其中编制内人员为123人,编外人员74人,占总数的37.6%。具体地说,该乡组织结构为:①党委序列:包括党委办公室(实际上与乡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并挂“党政办公室”的牌子)、组织人事科、宣传统战科。原乡政府下设的5个管理区现被改名为“工作组”,但每个“工作组”仍保

5、留了一个党总支,其书记在该乡的会议记录中被称作为“5个农村党总支书记”(各总支的书记皆由乡干部兼任)。②政府序列:除党政办公室外,还设有经贸科,负责财贸、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工作,由一名副乡长兼任科长;农业科负责农业生产、科技、信息、种子等工作;社会事务科负责民政和社会治安等工作;建设科负责村镇建设和土地管理等工作;计生办负责全乡的计生工作;旅游综合科负责旅游开发区的工作。③按照党章、宪法和有关章程设置的乡人大(闭会期间设有乡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1人)、人武部、纪委(检查室)、工、青、妇、政协联络委等机构;④事业单位:包括农技站、经管站、林业站、水利站、农机站、种子站、文化体育站

6、、民政事务所、劳动就业所、财政所、村镇建设管理所等。这些单位均已下放归乡管,但业务上接受上级机构的指导。此外,还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工商管理所等区直管部门以及国税所和地税所等市管部门。(2)村级组织设置情况。村级组织包括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小组等。但对村务进行管理的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其成员都被村民统称为“村干部”或“大队干部”,其中村支部3人、村委会7—9人)。在村委会下,通常设立了负责村庄内纠纷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及引导红白喜事新办等事宜的委员会。(3)正在进行的乡机构改革。根据上级有关精减机构、缩减编制的精神②,木兰乡在并乡扩村的

7、基础上正开始进行机构改革。改革以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为指针,重点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在现有基础上精减25%左右的人员。改革后各机构的职数为:乡党委委员为11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含乡长兼副书记),乡长1人、副乡长5人;按照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的乡人大、纪检、监察、人武部、总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与政协机构维持现状,其中人大2人,政协联络委2人,纪检2人,人武部2人,工、青、妇各2人;乡政府除了正副乡长6人外另设5个办公室,共计约29—34人。总计整个乡的党政人员约40—45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