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

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

ID:23590554

大小:77.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09

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_第1页
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_第2页
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_第3页
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_第4页
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村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迹材料科学引领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大树村位于通海县杞麓湖南测,处于城郊结合部,下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038户(其中农业户1016户,非农业户22户),3695人(其中农业人口3650人,非农人口45人,114名党员),全村耕地面积1672.3亩,人均0.46亩。近年来,大树村两委带领全村广大群众致力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

2、,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大树村连续五届被授予“市级文明村”、“市级五个好党总支”、“市级文明社区”,县第五、第六届“文明村”等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被县指定为“村务、财务公开示范点”、“十星级文明户示范点”、“旧村改造示范点”、“农村污染治理工程示范村”。一、抓班子强队伍、夯实村级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大树村两委班子认为,“率先致富先治人,治人先治带头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建立一个团结实干、富有战斗力的党支部班子,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队伍。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村两委首先抓好自身建设,建好基层组织。

3、先后配齐了计划生育管理员、护林员、治保主任、民兵营长、妇女主任和各组村民组长等人员,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把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人,把“云岭先锋”工程、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村支部班子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支部当先锋,党员作表率,建和谐农村”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管理。对村、组党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档入册,严格按照党章要求管理党员,在农村无职党员中设岗定责,创新党员管理办法。为切实解决好村内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党总支按照镇党委实

4、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试点工作的要求,聘请了11位家庭困难的党员专门负责整个村的环境卫生工作。该项举措不仅有利于增强党员自身的责任意识及村容村貌的改善,同时也起到了帮扶困难党员的作用。村两委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后,卖掉了公车、严禁村干部公款吃喝,党员干部的举动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二是狠抓教育,更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一方面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到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玉溪大营街村参观见学,使大家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从以往只注重抓几杆烟的单一经济中跳了出来,萌生了开发其他产

5、业,实现全村共同富裕的决心和信心。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对党员进行政策宣传、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党员政治、思想素质;三是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把8名年轻有为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改变了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不高、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重大事项党员大会“首议”制度、“村级民主听政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和村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从2004年开始,村两委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并结合本村实际,推行集群众知情权、议事权、监督权于一体的“村级

6、民主听政会”制度。听政会的成立,加快了农村“依法治村”的步伐;强化监督,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行“听政会”制度,切实加强了民主管理工作中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制约,形成了全程监督机制,树立了村组干部的勤政、廉政和优政意识,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推倒了“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大树村委会在实行“听政会”的基础上加强集体资金管理,实行财务公开。村组集体所有开支必须先在黑板上公布,群众无意见之后才能报销,并在户主会上进行全面公布。通过长期认真执行,有效增加了村组集体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五是加强阵地

7、建设。村两委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桌子、有凳子的“五有”标准,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完善内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六是书记作表率,班子当先锋。班子成员集中集体智慧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不说在嘴上,写在本子上,而是切实落到行动上。为适应“普九”需要,彻底改变大树小学的办学条件,书记赵思旺带领村干部遍访市、县、镇相关单位及个人,尽心竭力筹资170万元建成新校;瞄准市场,结合本村实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规模养殖,规模种植蔬菜并配套引进多座冷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引进资金300余万元,重建海埂机房,新装

8、抽水机5台,完善防洪排涝设施;书记还亲自带队参加县老年人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比赛多次获一等奖。班子成员成为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驱,得到了全体的村民的拥护和爱戴。二、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经济基础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前提12全文查看是农村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