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

ID:23603224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9

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是高校肩负的神圣使命。在新时期,高校的育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目前高校育人急需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力求育人工作取得新突破。【关键词】高校育人工作创新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多数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身上深深地打上了家庭宠爱的烙印。他们思想活跃、特立独行;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挑战权威、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厌恶空谈,注重现实。但与此同时,存在着价值取向较模糊、诚信意识较淡薄、社会

2、责任感较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较弱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偏重实用性和功利性等方面的缺陷。他们能否从容应对各种不良思潮,能否从容应对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物质诱惑的矛盾,能否担起和怎样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摇篮的高校必须要做深层次地思考。笔者认为,当前高校育人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育人应急需重视和解

3、决如下问题。一、高扬理想信念教育主旋律,抓好大学生励志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是一个人前进的内动力。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无所事事,盲目攀比,比谁逃课多,谁逃的学位课多;比谁泡网吧时间长,谁网络游戏玩的水平高,谁的异性网友多,等等,乐于寻找刺激。笔者认为,从学生层面看,理想、信念缺失是根本原因,他们缺少理想的追求、缺乏生活的激情、缺失前进的动力。从高校层面讲,必须要时刻将“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以及“宣传什么、灌输什么、教

4、育什么和引导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来指导高校育人工作。西方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颠覆,XX年三四月发生的台湾“入联公投”、藏独事件正说明了这一点,并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复杂。因此,高校育人工作必须要始终高扬理想信念教育主旋律,始终不渝地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

5、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命运前途,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教育与自我教育、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利用爱国主义精神本身所特有的教育和凝聚功能,教育大学生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实现自身价值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

6、命,自发地制定、实施大学生涯规划,励志成才;丰富以集体主义教育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主动占领网络工作阵地,做好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引领,陶冶、塑造、规范学生的行为;并以公民道德教育为辅助,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着力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XX年,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和XX年马家爵杀人事件当年震惊全国,很多人惊呼“这是为什么?”之后高校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更是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

7、出。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毋庸置疑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概括地说,主要存在几个方面:专业兴趣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压力问题、就业问题、情感问题、经济困难生问题,以及评优、比赛、入党等他人与自我评价问题。主要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社会及所在环境,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应对各种生活事件,一旦出现(对他们来说也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或挫折,又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及应对策略,于是他们就会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

8、产生,具有鲜明的“80后”青年特征和学生特征。对此,高校应注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以防为主,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良好健康心理素质为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保持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方法。1.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心理辅导。每年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可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