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应用

分析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应用

ID:23604818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分析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应用_第1页
分析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应用_第2页
分析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应用_第3页
分析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应用_第4页
分析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应用邹辉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010摘要: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的建造、大型市政设施及大量地下空间的开发,都会产生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和环境土工问题,深基坑问题也逐步成为成了设计和施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确保基坑设计、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进行基坑的现场监测。现场监测作为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可靠进行的必要手段,对改进和提高设计水平等異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关键词:深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应用0引言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建筑和大型工程开始向纵向空间发展,而基坑工程也随之向大、深方向发

2、展。由于目前基坑工程的设计假设工况模型还无法完全反映出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加之基坑工程異有较高的复杂性,所以必须通过基坑监测得到各种变形数据来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将有关施工信息传达给各个施工单位,帮助其合理地判断当前的支护结构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施工单位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安全施工。1工程概况某深基坑工程地处市内繁华地段,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周边建筑物情况非常复杂,基坑北侧为市级保护文物祠堂,施工时需精心保护;丙侧为22层商务大楼,东侧为业主办公楼(2层)、邮政枢纽(.2层),东南侧为

3、热力站(3层)及电力开闭站(2层),基坑离热力站最近距离仅为0.85m,基坑深23.22〜23.72m,局部集水坑深达26.77m,基坑面积约.1000m2,周长约500m,属一级深基坑工程。2监测成果分析基坑开挖和降水施工将不可避免地对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应加强对外围环境及支护结构的监测,及吋了解施工中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指导施工,便于及吋采取相应措施。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在基坑开挖、支护及后续结构施工阶段进行了以下项S的监测: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锚杆应力监测、基坑水位观测等。2.1位移观测为观测方便且能及吋掌

4、握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基坑位移观测点设置在护坡桩桩顶连梁上,各观测点间距为20〜30m。本工程共布设了24个水平位移观测点,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2次,每层锚杆张拉前后各观测一次,遇下雨、基坑受扰动等增加观测频率。根据周围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规定祠堂、业主办公楼、电力开闭站、变压站等重要建筑物前基坑位移预警值为20mm;基坑周围无重要建筑物位移预警值为40mm。实测监测点位移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这些测点水平位移从开始.、2mm—直增长到8、9mm,W.7点其至增长到接近.4mm。现场调查发现在基坑北侧与祠堂之间的空地上堆积了大量的钢筋(重.

5、5t,距基坑边坡约6m),造成该区域附加荷载急剧增加,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也大幅增加。该区域测点W.8位移较人也是此原因。将钢筋等材料移走后持续监测,发现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己逐渐趋向稳定。由此可见信息化施工对于指导安全施工奋着极苏重要的作用。图1部分测点水平位移变化情况2.2沉降观测本工程基坑开挖非常深,槽壁有易坍塌的人工填土、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层,同吋在坑深范围内存在多层地下水,为了防止降水及基坑开挖对周围重要建筑物产生过大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对距基坑较近的重要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在基坑2倍坑深以外合适位置布置半永久水准基点,

6、在被观测建筑物墙上标记沉降观测点,距离约20m,离开地面高度约0.5m左右,沉降预警值为20mm。降水施工及基坑开挖阶段吋每天观测,遇到雨天以及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吋应加强观测频率,每天观测2〜3次。水准基点要联测检查,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准确性。每次沉降观测应该做到“定机定人”,监测时需连续进行,全部测点需要一次测完。实际监测结果表明,在本工程采取的支护结构下,周围建筑物沉降较小,最大沉降仅为5mm左右,出现在距离基坑最近的热力站,其墙体并没有出现裂缝。2.3锚杆应力监测为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采用GMS型锚索测力计对锚杆的内力进行监测。该测力计稳

7、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密封可靠,便于现场安装操作,对后续施工影响小。分别在前3排锚杆中选取锚杆进行应力监测,第4排锚杆由于施工进度原因未来得及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锚杆张拉及锁定过程中,奋较大的预应力损失。锚杆预应力损失按照施工过程可分为:张拉过程中的损失、锁定瞬间的损失、钢绞线应力松弛造成的损失及土体变形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失。对锚杆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发现锚杆测力计的示数与千斤顶的汕泵示数存在差异,即张拉产生了预应力损失,实测结果如表.1所示。从监测结果来看,张拉过程中开始吋预应力损失所占比例较大,随着张拉力的不断加大,预应力损失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张拉过

8、程中产生预应力损失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