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ID:23605846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_第1页
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_第2页
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_第3页
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_第4页
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杨亚珍a,查凡a,果然a,张建民b(长江大学,a.生命科学学院;b.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摘要:以果园土为菌种,采用平板分离法得到5种酵母菌,对其进行紫外线诱变,筛选出7株酵母菌突变株,通过测定突变株的发酵性能,从中筛选出1株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及发酵力均较好的酵母突变株N4-4,其发酵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和发酵力比对照菌株分别提高了6.7%、7.5%、8.1%和39.0%,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30℃、12

2、0r/min的培养条件下,突变株最佳发酵条件为3%葡萄糖、3%(NH4)2SO4、pH5.0、3%接种量(V∶V)。.jyqkin培养24h后,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并测定培养液发酵力。2)碳源试验:制备含3%的不同碳源(葡萄糖、果糖、麸皮、麦芽糖、甘露糖、乳糖)的培养液,接种1%的优良突变株,30℃、120r/min培养24h后,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并测定培养液发酵力。3)氮源试验:制备含2%的不同氮源[蛋白胨、黄豆粉、酵母粉、牛肉膏、NaNO3、(NH4)2SO4]的培养液,接种1%的优良突变株,30℃、120r/

3、min培养24h后,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并测定培养液发酵力。4)接种量试验:制备100mL液体培养基,分别接种2%、4%、6%、8%、10%的优良突变株,30℃、120r/min培养24h后,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并测定培养液发酵力。1.2.6正交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选择4因素3水平进行试验,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1。2结果与分析2.1酵母菌的分离、纯化结果经反复分离纯化筛选出5种酵母菌,其菌落形态特征见表2。2.2菌株发酵性能将所筛选的5种酵母菌分别制成酒曲,测定其部分理化指标,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

4、,酒曲N2、N4的水分含量均在12%~13%,酸度在1.1mmol/100g以上,研究表明,酸度在0.9~1.3mmol/100g的为一级酒曲,在0.6~0.9mmol/100g的为二级酒曲[6],因此这两种酒曲已满足一级酒曲的要求。N4号酒曲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均为最高,N2号酒曲次之。而N2号酒曲发酵力最大,N4次之。综合考虑各项指标,选择N4号株菌作为出发菌种进行紫外线诱变。2.3N4号菌株的紫外线诱变致死率由表4可知,紫外线处理对酵母菌有较强的致死作用。诱变时间越长,致死率越高。当致死率超过75

5、%时常引起正突变[10],因此选择诱变3min致死率为97.1%的这4株菌株(记为N4-1、N4-2、N4-3、N4-4),诱变4min致死率为98.6%的2株菌株(记为N4-5、N4-6)和诱变5min致死率为99.3%的1个菌株(记为N4-7)做进一步试验。2.4突变株发酵性能比较由表5可知,与对照相比,诱变4、5min所得的突变株N4-5、N4-6和N4-7发酵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呈现负突变。而诱变时间较短的N4-2、N4-3和N4-43株突变株发酵力较诱变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突变株N4-4的发酵力最好,其

6、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和发酵力比对照菌株分别提高了6.7%、7.5%、8.1%和39.0%。2.5优良菌株N4-4的遗传稳定性根据突变株发酵力测定结果,对优良菌株N4-4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诱变后得到的优良菌株N4-4经3代传递,菌株发酵力仍保持较高水平,而且比较稳定,说明突变株已具有稳定的遗传性状。2.6优良菌株N4-4的最优发酵条件研究2.6.1酵母菌发酵的最适pH由表7可知,pH对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能力影响较大,pH为3~5时,菌落数和发酵力均呈增长趋势;pH为5时菌落

7、数和发酵力均为最大,分别为2.6×1011CFU/mL和0.865g/(g·72h),然后随pH再增大,菌落数和发酵力均呈下降趋势。2.6.2酵母菌最适碳源由表8可知,N4-4酵母菌对不同糖类物质的利用能力差异较大。当碳源为葡萄糖时,菌落数和发酵力均达到最大,分别为6.5×1011CFU/mL、0.913g/(g·72h);当碳源为乳糖时,菌落数为5.3×107CFU/mL,发酵力为0.363g/(g·72h),远远低于葡萄糖为碳源时的菌落数和发酵力。2.6.3酵母菌最适氮源由表9可以看出,氮源为(NH4)2SO4时

8、,酵母菌N4-4菌落数和发酵力均为最佳,分别为2.2×1011CFU/mL、0.689g/(g·72h),因此,选择(NH4)2SO4为酵母菌培养最适氮源。2.6.4酵母菌最适接种量由表10可以看出,接种量为4%时,酵母菌N4-4菌落数和发酵力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2×1011CFU/mL、0.738g/(g·72h),当接种量大于4%时,酵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