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

ID:23605974

大小:9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9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_第1页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_第2页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_第3页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_第4页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述论。摘要:《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汉书・艺文志》研究史上第一部全面总结义例的专著,摆脱了以往《汉书・艺文志》研究中所采用的随文注解形式,归纳出四十六例来讨论其体例特点,具有开创之功。所提出的称出入、称省等例早已成为《汉书・艺文志》研究的理论基础。然而,孙德谦为给后世编艺文者树立榜样,把班固推到史志目录义例制定者的位置上,附会之处就在所难免了。关键词: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史志目录孙德谦(1869―1935),字受之,又字寿芝,号益庵(又作抑安),晚号隘堪居士,江苏苏州人。历任江浙通志局纂修,苏州东

2、吴大学、上海国立政治大学、大夏大学教授等职。其学无所不窥,于经史、小学、目录等皆有研究,著作主要有《汉书艺文志举例》、《刘向校雠学纂微》、《太史公书义法》、《六朝丽指》、《古书读法略例》、《四益宦文稿》、《四益宦骈文稿》等多种,是清末民国颇具影响的学者。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以下简称《汉志举例》)在其《汉志艺文略》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有多个版本存世,其初刻时间亦众说纷纭。此书前有南于寐叟(沈增植)、张尔田、曹元忠所作序言,后有王国维所作跋语(四者皆作于1917年),而书首吴郁生所题书名落款“戊午五月”(1918年5月),所以《汉志举例》最早刻于1918

3、年5月之后,即四益宦刊本(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后有刘承干嘉业堂钞本行世。1936年以铅字排印形式收入开明书店出版的《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所据,即为此本)。其后,《汉志举例》虽未单行刊印,但它却随着《二十五史补编》的不断翻印而广泛流传。《汉志举例》是《汉书・艺文志》(亦简称《汉志》)研究史上第一部全面总结其义例的专著,贡献是开创性的。此书以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叙)为指导思想,总结出《汉志》义例四十六条,围绕“一志一人”展开,一志指《汉书・艺文志》,孙氏明确《汉志》为史志目录,其“史志”特性就是《汉志举例》全书的精神内核;一人指班固,孙氏极

4、为推崇班固,把班氏推到为后世垂范者甚至神圣的高度进行讨论。《汉志举例》在以下几个方面较为突出。一、宗主“史志”《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的第一部史志目录,也是《汉书》中的一部分,其体例必然受到《汉书》体例的规范,这也就使史志目录呈现出与其他类型目录不同的风貌。孙德谦在《汉志举例》中始终高扬《汉志》的史志目录性质(孙氏常把“史志目录”与“史家目录”通用,其指向一致)。其四十六例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七例为一部分,从宏观角度讲《汉志》义例;后三十九例为一部分,从微观角度具体讨论《汉志》义例。前七例是整个《汉志举例》的理论支撑,它们所抽绎出的史志目录的思

5、想,把其余三十九例紧紧统摄起来,成为演绎核心思想的实际支撑点。(一)简要有法就史志目录整体而言,没有哪位史家会在编纂史书时去独立编制一部史志目录,必然会因袭前人的目录成果,《汉志》因于《七略》,《隋志》因于阮孝绪《七录》和柳顾言《隋大业正御书目》,《旧唐志》因于毋《古今书录》,《新唐志》因于《旧唐志》等皆可佐证。史家因袭前人目录,并非照抄照搬,而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增删调整,使之合于史书体例。孙德谦对史志书目于去取之际讨论甚为透彻:歆之《七略》继父而作,则《辑略》者,亦必语多扼要,有不可删节者。吾尝求班氏所以删要之故,而不能得其解,及今思之,知史家作志,异于

6、专家目录者在此。专家目录于一书也,不惮反复推详;若史家者,其于此书义理,只示人以崖略,在乎要言而不烦。是故以刘氏之《辑略》虽提纲挈要,犹取其至要之言,余则毅然删之,而无所顾惜。(《汉志举例・删要例》)孙氏于此通过对比,提出“只示人以崖略,在乎要言而不烦”,并在之后的论述中将其升华为“史家目录贵乎简要有法”(《汉志举例・删要例》),从而揭示出了编制史志书目的核心思想:史志书目限于史书之体,只能从简,而示人崖略、要言不烦正是其追求的目标。孙郧总结出的这一观点,抽绎出了史志书目的共同特点,成为其《汉志举例》的基本思想。但在演绎这一思想的过程中,孙氏对某些文献的

7、理解却出现了偏颇,并以之错误地去批评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班固于《汉志》总序说: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汉书》卷30)孙氏对其中的“删其要”在认识上有些模糊,他于“删要例”首言“班《志》用刘歆《七略》,而于《辑略》一种则不之载”,接着援引颜师古在“今删其要”下的注解“删去浮冗,取其指要”,将其与颜师古在“故有《辑略》”下的注,“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进行了不当对接,把“指要”与“总要”中的“要”延伸到了一个共同去处,也就是其

8、“删要例”中的“要”――《辑略》。“删其要”之“要”,也就被孙氏认成了《辑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